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9-09-27 10:08:50
2643 字 · 1198 阅 · 0 评 · 0 赞

timg (1)

文/樊荣强

我大概属于逻辑强迫症患者。不论是听人讲话还是看别人的文章,只要发现有不合乎逻辑的地方,总是忍不住想去纠正。

文章或者讲话,可以缺乏文采,绝不可没有逻辑。

今天早上起来顺手翻阅一本新买的书《精准表达: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本书的书名不错,强调“精准表达”,这正是我向学生传授训练口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技巧,而精准表达的前提或标准之一,就是逻辑。

可惜这个好书名!这本书是从拼多多上买的,还真是个山寨货。

cf37b1481060490db825b3045289d66f_0_0_0_0

随手翻到下面这篇文章《说话看时机,不能喧宾夺主》,实在克制不住要来吐槽一番。原文如下:

智者选择时机,愚者不择时机。凡是聪明精灵的人总会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出手,而那些愚笨的人,就会不管不问,不看时机。

在酒足饭饱后,国王问大臣:“你们说世界上什么最难?”其中一名大臣站起来回答说:“世界上说话最难。”大臣没有说出来的隐含的意思是说话最难,尤其是和国王说话最难。其实说话,只要选择好时机,交流就会变得容易。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子禽问墨子:“老师,您认为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你看那生活在水边的蛤蟆、青蛙,还有逐臭不已的苍蝇,它们不分白昼黑夜,总是叫个不停,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可是,即使它们叫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也没有人注意它们到底在叫什么,人们对这些声音早已是充耳不闻了。现在你再看看这司晨的雄鸡,它只是在每天黎明到来的时候啼叫,然而,雄鸡一唱天下白,天地都要为之震动,人人闻鸡起舞,纷纷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两相比较,你认为多说话能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努力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子禽听了墨子的这番教诲,非常赞同,频频点头称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不顾时间、地点与场合,整天喋喋不休,废话连篇。许多人都知道,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情商,而不是以前我们理解的智商。而情商的高低从他说话中的称谓就可以看得出来。情商低的人,总喜欢把“我”字放在前边,这会给别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印象,这样的人往往是令人厌烦的;而情商高的人,却总是记得把“您”字放在前边,以显示自己对别人的尊敬,这样的人则多是受人欢迎的,获得的好感也是连绵不断。

李世民和魏征为后人称道,两人合谱一段君臣佳话。魏征以犯颜直谏闻名于世,李世民以知人善用青史留名。魏征死后,李世民哀悼说“腾从此失去了一面明镜”。魏征每每在李世民“误入歧途”时,及时出言“敲醒”他,要求李世民要以朝廷社稷为重,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正是很好的佐证。历史上闻名的贞观之治少不了李世民的励精图治,少不了魏征的敢言直谏。所以,说话不仅是学问、艺术或是技巧,也应该算是一种生产力。为什么说话是生产力呢?是因为说话可以激发他人正面的精神力量,促使其觉醒,促使其奋斗,这样就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现实中,要想别人乐意接受你的意见,那么你也要需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不然你的好意见就要付诸流水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要毁于一旦。选择良机,恰当表达,则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不择时机的提意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自取其辱。说任何话都要经过大脑的理性思考,不是什么场合或什么时候都可以提出来的。应该表达的话或意见,也有一个时机的问题。

如果正确的意见,用尖酸的、刻薄的、愤怒的、憎恶的语气表达给别人,那么你就休想让别人听进你的意见了。因为对方所注意的焦点不在你的意见正确与否上,他正在思考如何反击你的话语,或者尽可能的侮辱你,因为你的话已经刺伤了他的自尊,你的话已经让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你的话还要想达到目的,这可能吗?

孔圣人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u=3159444188,820065650&fm=26&gp=0

这篇文章的逻辑是有很多毛病的。我将主要的逻辑毛病,简述如下:

一、关于标题与内容。

原文标题是《说话看时机,不能喧宾夺主》,这是一个关于怎么办的话题,告诉我们说话要看时机,而怎么看时机呢?就是不要喧宾夺主,否则就是不会看时机。大家要注意喧宾夺主这个词儿,它的含义是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引申为为该说话的时候抢了别人尤其是主人、领导、权威的风头。但是,它用在这里限定了话题的范围,因为说话看时机,不仅限于不喧宾夺主。

如果作者要这么限定话题范围,当然没有问题,然而,文章的内容几乎没有围绕喧宾夺主来展开,没有给读者提出如何保持低调、管好嘴巴、把握时机的建议。

这就犯了文不对题的错误,显然不合逻辑。

第二、关于情商的议论。

情商与把握时机说话有没有关系,当然很有关系。很大程度上,不会把握时机就是没有情商的表现。

但是,这篇文章关于情商的议论却跑题偏题了。作者指出“有很多人是不顾时间、地点与场合,整天喋喋不休,废话连篇。”他说这是情商低的表现。这说得很好。可是他接着区分高情商与低情商的时候,不是沿着是否会把握时机而展开,却去分析究竟是把“我”字放在前边,还是把“您”字放在前边,这与“说话看时机”这个观点又有多大关系呢?

第三,关于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拿来论证“说话看时机”其实是不恰当的,没有说服力。首先,如果延续前文的思路,魏征犯颜直谏其实是情商不高的表现,他很多时候,就是不会说好话,而专挑李世民不喜欢的话来说,很不给皇帝面子,以至于魏征死了之后,李世民还要把魏征的墓碑给挖了。

其次,说完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之后,突然跑到“说话其实也是生产力”这个观点上面展开一番议论,跟“说话要看时机”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四,关于说话的态度问题。

作者在文章结尾时指出:“如果正确的意见,用尖酸的、刻薄的、愤怒的、憎恶的语气表达给别人,那么你就休想让别人听进你的意见了。”

这段议题又跑题了。时机与态度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私下的时候,提意见可以严厉一些,公开的场合则要温和一些。但是,作者只是泛泛地讨论提意见的时候,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不要让别人抬不起头来,这又哪里是在讨论“说话看时机”呢?

第五,关于孔子的话。

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话作为文章结尾。这是一种很好的论证方法。

孔子的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很多人喜欢使用引用这种修辞手法来论证强化自己的观点。只可惜,这句话与说话时机无关,而只与说话对象有关,这是不合乎逻辑的,是没有说服力的。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