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脏

大心脏

发表于 2020-04-19 12:46:30
3534 字 · 1098 阅 · 0 评 · 0 赞

少年成长既要有养分,也要有不容易,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才人纵然天资聪颖,但若恃才傲物,焉能长盛不衰?;中年要想与一份事业携手前行,自然要面对无数批评、质疑和反对,以笑字面对,就能心态平衡,明白十个里有四个反对你的声音,也还有两个在观望,四个在支持,自然不能颓废,需像马云特朗普愈战愈强;人到中年的事业要有所获,以养家糊口,也要挫折,方能不沾傲字,更要勤勉好学励精笃行,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庸人本就资质鲁钝,若不以勤补拙,拥抱变化与时偕行,岂有不败之理?

一,马云谈捐赠挨了批评

白岩松:在这个过程当中,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你一定也听到了有很多的网友在这儿议论,这个国家该捐,那个国家不该捐,您一定听到了声音,您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会去想什么?

马云:我这个人也好,我想阿里巴巴也好,过去二十年来是一路被批评下来的,所以我们对这些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非常之习惯。事实上我认为我们国家所有的人,都要习惯听不同的声音,都要习惯被批评。所以做公益本身,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表扬,当然我们也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我们认为我们是代表中国老百姓,代表中国民间,代表中国企业界,代表人类共同的良心,给全世界进行捐赠。

捐赠本身也许对别人帮助不大,但对我们自己的帮助非常之大,所以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脑子撞坏的混蛋,大概任何国家都有1%左右的,如果我们都关注了1%,而忘掉了99%善良的人群,我认为这是人类的悲剧和悲哀,所以我们并不在乎这些。

白岩松:后半句是否也意味着对在捐赠的过程中,也偶尔有一些被捐赠国家的一些声音,听起来也蛮刺耳,你是同样的态度?

马云:那当然,其实还好,因为你要想去找那些刺耳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如果你要想听好听的声音,这个世界也不缺,但是你要听的是内心的声音、未来的声音,那些呼喊救命的声音。如果你想到武汉的惨剧,那么你不希望非洲有这样的惨剧,你不希望西班牙,你不希望意大利有这样的惨剧,那么你今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自己的良心,我认为我们今天这些人,有这样的能力做,是最大的福报。

二,苏轼惟愿儿子愚且鲁

苏东坡,才华盖世的大文豪,他留给后世有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以及散文无数。按照如今的网络流行语,苏东坡就是拥有无可争辩的话语霸权和粉丝拥趸感召力的“超级网络大咖”。他的诗,“有为而作”,豪放恣肆,挥洒自如。他的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的诗词,就是他的嬉笑怒骂、真情流露。苏东坡,无时无刻不在作诗,无事无物不可入诗,哪怕给他刚出生儿子进行“洗礼”的时候。

《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却聪明误一生。惟愿儿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看似玩笑、调侃,其实不然。苏东坡,他自认是聪明人,而且说是聪明绝顶也不过分。但是,他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却发出如此怪异的感慨,不是像常人想的那样望子成龙,聪明绝顶,而是希望儿子今后不要像自己一样聪明和倒霉。岂有此理,不合常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得罪那些公卿大人,所以落得颠沛流离,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苦恼不堪,牢骚满腹。所以希望儿子不要再学老子,要学那些呆头呆脑、愚不可及的公卿大臣们,照样可以官运亨通,逍遥自在。

聪明有错吗?没有错的话,那是谁的错呢,是那些愚且鲁的公卿,抑或任用那些公卿的人?啊呀呀,那可不得了,得罪一大批人啊。

苏东坡聪明吗?聪明怎么会落得如此地步?皇帝公卿不聪明吗?那为什么又能高高在上,步步高升,稳坐钓鱼船?苏东坡这路数,完全可以归于后来郑板桥“难得糊涂”那个套路,不满现实,叹怀才不遇。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事实上并不是聪明人越多越好,都是聪明绝顶的人聚集在皇帝老儿身边,把皇帝老儿心思揣摩得分毫不差,那皇帝老儿怎么受得了,自然不爽啊。不仅皇帝老儿会作如此想,那些公卿大臣们同样的心理。因此,像苏东坡这样聪明的人,还是看不见为好,走得越远越好。

三,曾国藩: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曾国藩曾说过:“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人生在世谁不愿意事事如意,件件顺心,晚年能安享快乐呢?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回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恰巧印证了曾国藩的“人生三境”。

1,少年经不得顺境

白居易出生时,正逢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乱局,一家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连续5年都全家天各一方,过了一段好长时间艰难困苦的生活。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倒,从小便立下了“兼济天下”的伟大志向,刻苦攻读。

后来,在给好友写信中,详细回忆了年少苦读的经历,白天写赋,晚上读经,中间还要学诗,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同时经常读书读到舌头、嘴上长了疮;写字写到手心、胳膊肘都长出了老茧;年纪轻轻,头发都白了;导致成年后,身体都比同龄人弱些。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白居易如一枚璞玉,被磨砺地愈发光彩夺目。白居易三岁识字,五岁学诗,十几岁已显露头角,小时候咱背诵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16岁时所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龙曾说过:“一个人在少年得意,未必是福,而少年时的折磨,却往往使得日后能有更大的成就。一块美玉,不经琢磨,不能成器,人之一生,何尝不是如此?”

2,中年经不得闲境。

近几年有一个关键词叫做“油腻”,跟他搭配一起的是叫做“中年人”。还有话流行说“人到中年不如狗”。这些事实都是对“人到中年”的误读。

白居易43岁的时候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那个时候已经人到中年,按理说这个年龄遭遇人生重创,恐怕早已一蹶不振。并且江州司马还是个闲职,用某些同龄、同处境的人来说,“混吃等死就好”。但白居易官闲人不闲,家喻户晓的《琵琶行》就是在此时出世的。3年后,先后调任中州刺史、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从中央到地方,即使经受打压,可白居易没有抑郁寡欢,反而更加勤奋,将政务处理的有声有色。

杭州的“白堤”、苏州的“白公堤”便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好的证明。从此,“苏杭白堤”成为中国历史上被传诵的一段千古佳话,白居易也世世代代为人们所景仰。

这不就是一个中年人“闲不住”的结果吗?

曾国藩40岁组建湘军,之后南征北战数十年,到54岁还主办洋务,连他自己后来都不得不感叹,此生中年不得闲。而他这一“不得闲”结果呢?于已,曾国藩功高盖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国家,强行为一个王朝续命一甲子。其人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汪国真在《人到中年》里曾这样描述中年人:“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从容清澈起来。花儿谢了不必唏嘘,还有果实呢。”

人到中年,年富力强,但凡您不闲着,无论身处何等境遇都能干出一番成绩。

3,晚年经不得逆境。

陈继儒曾在《小窗幽记》中写:“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人生苦短,到了老年,已知天命,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若此时非迫不得已,仍在逆境中摸爬滚打,不仅会有损身心健康,甚者会危害生命。

白居易晚年时,得到皇上的赏识,三番五次将他调入京师,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远离朝堂。为官数年,起起伏伏,让他清醒认识到朝堂的尔虞我诈、波峰诡谲,他原本就无心权力,倒不如安心做个父母官为老百姓办实事来的痛快。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白居易63岁那年,当时发生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宫廷流血事件“甘露事变”,一天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其中很多都是当年跟他同朝为官的同事,而他却成功躲过了这一场灾难。“晚年经不得逆境”,这句话在白居易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这也不是意味着你可以无所事事、苟且偷安。

孔子说:“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人到晚年,应该学会听从自己内心本真的声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姿态。人至暮年,白居易创作出了大量诗歌,包括闲适诗、讽喻诗,多达近3000首,数量成为当时唐朝诗人之冠。这些诗歌传到四域八方,一时间洛阳纸贵。白居易被后世尊称为“诗魔”,日本人更是对其推崇备至,奉其为“诗神”。

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居易虽然因小体弱多病,但他在晚年的时候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就如他的字号一样,白乐天,乐天知足,活得比常人更加丰富多彩,福寿延绵,终年75岁。白居易的一生就像曾国藩所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让我们在每一个阶段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少点“逆境”,有点“闲境”,多点“顺境”。

如此少年中年,自能获得乐观充实,殷实愉悦的老年。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