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7-04-10 17:25:43
1175 字 · 1912 阅 · 0 评 · 1 赞

timg

文/樊荣强

《道德经》原文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的这段话,究竟是在讲道呢,还是在讲水呢?究竟是在讲水呢,还是在讲人呢?

老子不是搞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讲的不是水,而是讲的人。他是借水的特性来讲人该怎么为人处世。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有许多研究者,总是纠结于所谓“道”,而且是抽象的“道”,所以总是认为,老子所举的例子、打的比喻,都是在说那个抽象的“道”本身是怎么样的。

其实,这误解了老子!

我认为老子并不喜欢坐而论道,正如我在写这个系列文章开始的时候所指出的那样,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规律”。于大自然称为道或规律,于人类则称为规则或方法。因此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我们应当研究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并发现其背后的规律,并且,应当借鉴和依据自然之规律,来形成规则与方法以处理人事。

从这个角度出发,“上善若水”四个字,就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对水的赞美,而是拿水来打比喻。他的意思是,所谓“上善”即我们人类行为最高的标准、最高的境界,应当做到像水那样。为什么呢?因为水这个东西,虽然帮助万物生长但不争功出头,甚至处于众人根本就不喜欢的很低的位置,所以它是最懂得遵循规律的,它的所作所为是最符合规律的。

老子希望我们把水作为学习的榜样,欲达到“上善”的境界,他提出七项建议:位置要合适有利,心胸要宽厚深沉,待人要仁德友爱,说话要言而有信,为政要社会安宁,办事要卓有成效,行动要抓住时机。如果做到水那样不强求、不争斗,顺势而为,关系都处得好好的,事情都办得妥妥的,自然就无忧无虑。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老子的意思。还是要强调一下,老子讲的都是常识,千万别想复杂了。

从写作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几百年后的耶稣也采用老子同样的方式。

耶稣在布道时经常使用比喻,尤其在论及天国、上帝的子民及他的拯救方式等方面内容时,更是处处用比喻。他的门徒不解。耶稣解释道,我对那些群众讲比喻,是因为他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又不明白。这正应了以赛亚的话: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看不见,因为百姓心智闭塞,耳堵目闭。

耶稣和老子都明白:自己的道行很深,发现了现律,掌握了真理,但是要让悟性不够高的广大普通群众明白,那就得用通俗的语言。

耶稣曾经用一则撒种的比喻,说明每个人对天国的理解为何各有不同。他说:有一人去撒种,有些种子落在路旁,鸟儿飞来把它们吃了。有些种子撒在浅土石地上,因入土不深,很快就长苗,但太阳一出,幼苗就给晒焦了。还有些种被撒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把幼苗挤住了。还有些种子被撒在肥沃的土壤中,它就长大结实,收成是种子的一百倍,也有六十倍或三十倍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写文章,如果能把高深、复杂的道(规律),像老子或耶稣那样讲得通俗易懂,那就成功了。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