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7-04-15 00:36:31
1198 字 · 1626 阅 · 0 评 · 2 赞

IMG_20161223_190721

文/樊荣强

《道德经》第13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不惊”这个成语的出处,大约就是这里。

不过,老子揭示了一种现实:绝大多数人的状况是宠辱若惊,而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做到宠辱不惊。

老子说,一个人如果得一点宠、受一点辱,都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那么他就会经常担心大祸降临自己身上。为什么一个人会宠辱若惊呢?得宠是好事,受辱是坏事。两者看似不同,但是,它们都打破了一个人正常的生活状态,所以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都会让人或惊喜,或惊吓,或惊慌,或惊讶。

为什么宠辱若惊的人,会担心大祸临头呢?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呢?

老子认为,之所以会担心大祸临头,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忘我,我们总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甚至蝇头小利与日常琐事而患得患失。如果我们有一种真正忘我无私精神,我们还会担心有什么大祸降临到自己身上吗?

因此,老子强调:一个人如果自己时时为天下苍生而担忧,自己的生命就可以依靠于天下。如果自己处处为天下苍生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就可以托付于天下。

老子2500年前的这番话,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调门太高,放在今天也容易被人视为说教。因为真要做到宠辱不惊,必须把个人的生死、利害、得失都不放在心上,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整天不就是为这些操心奔波吗?

我认为,即便我们不能打个人的生死、荣辱、利害、得失完全的放下,但是,能把更多的时间去想一些和做一些对别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至少会忘却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内心也就多了一份平静!

写作也关乎宠辱,也有宠辱若惊或宠辱不惊的表现。试举三层:

一,读者反馈。写文章之后,许多人都要拿去投稿。对于初学者来讲,投稿之后得到采纳,得到别人的点赞、打赏,或者高度肯定的评价,一般都很兴奋,甚至会出现短时的迷幻状态,犹如范进中举一般。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许多知识网红一夜成名,令许多写作爱好者寝食难安,做起了通过写作而功成名就的美梦。殊不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功者只是少数。

二,惹是生非。这是指文章的内容激发了某种事态。文章如果涉及现实中的人与事,说好的,即便有夸大的成分,人家都会欣然接受。说不好的,基本上都不讨人喜欢,不仅要找你讨个说法,还要找你麻烦,甚至要你的小命儿。遇上这样的事,大多数人都不容易保持淡定。

三,千古大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是杜甫的名句 ,说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流传久远,关系重大,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而曹丕把写文章的价值抬得更高,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认为,你要想写好文章,就不能鸡肠小肚,必须有广阔的胸襟,一定得好好想一下,自己写的东西,究竟对多少人有价值?一百年后乃至一千年后还有人读吗?如果你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写文章的事就变得简单了。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