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春

会春

发表于 2017-05-21 22:09:20
1002 字 · 1557 阅 · 1 评 · 0 赞

     “雪中送碳”应得火碳的温暖

曾经有个朋友,生意上急需要周转用钱,一再说两三周就可周转开,急需要“雪中送碳”。没想到钱一到位,就从两三周到两三个月,拖至半年仍无动静。让我对雪中送碳这个成语的温情理解变得没有一点温暖。看来不是送碳的问题,而是把碳送错了地方而已。

   雪中送炭来源于宋太宗体恤百姓的典故。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思虑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道:“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一国之君雪中送碳,对于他来说只会清史留名,因为他手中的“碳”资源丰富,不会影响他本身的生活。普通人为别人雪中送碳,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举手之劳的事。雪中送碳,关键要考虑雪中的人需要的是什么。有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小小的谦让,都是一个大大的理解与关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雪中送碳,更应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情怀。

雪中送碳,不能把碳送出去了,反而自己没有碳烧,甚至于冻的得了感冒。

雪中送碳,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但送者要考虑接者的感受,也要考虑自身的能力。这与平时有的电台节目,做了一件帮助人的事,必须到家去采访,主持人不停的问感受,直到被帮助者说,感谢你们**电台的帮助,你们是恩人之后,主持人才罢休。把帮助人必须让人感谢做宣传的节目,自有他的出发点,但让人感觉极为不受尊重。前一段时间,一些受捐助扶贫的项目要被助者建立功德碑,记写地方志。这就使本来比较高雅的事变了味。这是送“碳”者发生的问题,还不过是尊重和礼节上的问题而已。

好的福利制度会养育懒人。管理严格,会带出成绩。松散管理,似乎大家宽松,长久就会出大问题。

“碗米养恩,斗米生仇”看似不可理解,生活中却时时处处存在。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可能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竟然不给我。你就成为了仇人了。人的欲望无止境,对别人的帮助,形成了依赖,由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以至于最后成仇。

雪中送碳是好事,送出的是碳,收获的应当是火碳一样的温暖。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