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陈玲

发表于 2017-11-18 23:15:47
1646 字 · 7920 阅 · 1 评 · 2 赞

1

这篇文对话占90%,而且大篇幅是郑庄公说的话,这样给人一种现场直播的真实感。真实的事件本身就给人极大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种写法是值得借鉴的。记住了,这是使文章增强说服力的一个诀窍。

2

这篇文章说出了“礼”的精髓,极为精彩地表现了“礼”制在国家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明明是齐、鲁、郑三国一起攻打许国,反说是“许国的君王不按礼履职,上天降祸给许国,是鬼神确实对许国国君不满意,所以借诸王的手惩罚他。”为他们的行为找出合“礼”的解释。

许国被攻占,齐、鲁、郑三个诸侯国都明白无法独占许国,但他们的“让”着实让得有水平。齐让给鲁,鲁隐公说:“(许国)君王不按礼履职,所以我们跟从君王讨伐它。现许国已服罪,虽君王有令,但我也不敢领受。”鲁让给郑。

而郑庄公的“让”则更胜一筹,说到底,他压根就没“让”。

郑庄公明明是占有了许国,却把自己的家丑说在先,说不敢长久地占有许国,只是派公孙获协助许国大夫百里来治理许国。他的承诺是:“如果我能得到善终入土,上天或许会依礼撤销降给许国的灾祸,宁愿让许公重新主持他的国家。”说白了,我在世时你甭想了,等我死了,或许你有复国的希望。霸主野心,可见一斑。

同时,郑庄公说:“希望那时候如果我们郑国对他有所请求,他会像对待老姻亲一样,屈尊同意。请不要让别的国家扩张到这里,让其他族迫近居住,来和我们郑国争夺这块土地。”然后,郑庄公对公孙获说:“凡是你的用具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我死后,你就赶快离开那里。”——我对你如此客气,将来我有难了,你还得念我不赶尽杀绝之恩。说得真客气!

因为他看到了周王室已经衰微,要给自己的国家留条后路,这也是聪明人常用的做法。“礼”的背后,一切都是实力的较量,应量力而行事,郑庄公掌握了这条基本原则,所以他能够说出这番话,得到了行事合乎礼制的评价。

3

我一直是不屑于行“礼”,认为太虚伪。但历经世事后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必须在帮你维持良好关系的“礼”的面具背后,苟且偷生,不能随意撕破脸。如果没有礼制的缓和、周旋,很多事情就无法达成共赢的结果。

“礼”这东西,你说它虚伪也好、做作也好、懂事也罢、讨巧也罢,总之,人际关系中,总存在地位的上下、经济的贫富、认识的高低,关系的亲疏,各种不平衡的条件,要摆平这许多的关系,还少不了借“礼”来帮忙。

礼制,就像书中所说,它能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人民有秩序、有利于后代子孙。兵不可长久地张扬,而礼却不厌多,老百姓都吃这一套,而且你越讲究,似乎还越有学问。

然而,虽然“礼”常与“让”相随,但“礼”不是简单的、无条件的、懦弱的“让”,而是藏有心机的,后面跟着自己的条件,而当下又给了对方面子,这就是“礼”的学问。每个尚“礼”之人,都须具有极高的情商。

 

原文:

郑庄公戒饬守臣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