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陈玲

发表于 2017-12-03 21:45:05
1648 字 · 981 阅 · 0 评 · 0 赞

2017-12-3

近日整理家中书柜,发现有些书放了十几年之久,而没再翻开,有些甚至买来还从没看过,深责自己心高而不脚踏实地。

于是想着下一步怎么处理,是丢弃、还是继续留?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整理了,几次搬家,也都辛辛苦苦蚂蚁搬砖一样扛过来,整齐地放置到书架上。但是放了十几年都没去看,还要继续放吗?所以,痛下决心,不留了,挑出自己认为再无使用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处理掉。

那么,怎么处理?扔垃圾箱?都对不起自己进过学堂的称号。当作废品收购?也是暴殄天物。送人?倒是不错,但是别人喜欢还好,不喜欢的话,那就尴尬了。不过可以放到微信朋友圈,由别人自己挑喜欢的拿去,这方法甚好。

于是拍照、发朋友圈。没想到,刚发出去没几分钟,朋友争相订阅。好了,有去处了。于是向对方寻要地址、准备寄送。

可是在寄送的那一刻,翻开书却有不舍。这边答应了的事,必须做到,所以要送走是确定了。于是忍不住再翻开看一看要送走的书,看一点是一点。竟然在几天里,无意中发现了高效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整理归纳如下:

1、 明确书的分类。

读一本书之前,必须先了解这本书是属于哪一类型,是管理书籍、还是专业技术书籍?是励志类的书、还是故事型的书?是理论研究、还是纯文艺作品?了解书的类型,是为了你可以由此决定采用何种阅读方式。

2、 从写作模式看阅读模式。

比如: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学术研究类书籍,它的写作模式多数是目录即大纲,整本书沿着大纲展开,分章节抛出观点,再阐述理由,或者先详细论述,再得出结论。这类书籍中,说理性的论说文较多。那么阅读时可以按你的目的、阅读深度要求、时间长短而调整。时间多、想深入研究,则细读。如果你认为只需了解大概、或者时间太紧,则只要在书中寻找观点、结论,再快速浏览论述过程,理解观点的来由便可。这种类型的书,你的阅读模式完全可以从目录展开,把握框架再细分,是速读的技巧。

如果是故事、纯文艺作品,一目十行便不足以理解、体会其中韵味。也有人会看起因、看结果,再看情节,但我不这样看。既然是故事、文艺,必有其艺术脉络。艺术与讲道理不是一回事,思维模式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因此阅读和理解方式也会不同。文艺性作品,我喜欢选经典,分略读和精读两步。略读虽然也是大致了解是怎么个故事,但我的着重点不在情节,而在捕捉吸引我的思想观点、表现手法,以便确定我是否要进一步精读、以及阅读角度、阅读时间。一旦碰到好的作品,不仅有精读的必要,而且是不吝时间地细细品味。

3、 如何提高读书效用?

1) 提问,有目标、有方向性地去阅读。

它为何叫这个书名?这本书会带给我什么观点?它有什么奇特或不同吗?我能认同他的观点吗?他用什么方式写作?我为什么要读它?

2) 边读边画思维导图。

如果是管理类、学术类的书籍,目录即是大纲,按目录列示各章节观点、结论、以及你的感想看法,思维导图就完成了。

如果是文艺类书籍,思维导图可以按你的研究方向去列。比如按结构布局列、按情节起伏列、按人物生平列、按事件顺序列、按写作方式列等等,都可以。你研究什么、就收获什么,研究多深、就收获多丰富。作者写是一种创作,而阅读,也是创作的延伸。

思维导图是读者对自己思路的一个整理归纳,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阅读输出方式。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画出头脑中的印象、形象化展示文本的内容。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尤为便利。

3) 保持对作品的警觉性

一只海鸟,在海上自由飞翔,但它随时会以警觉、锐利的眼光,俯视大海,才能找到它需要的食物。读书,也要像一只海鸟那样,不要盲目追求情节,被书中的内容牵着走。书的观点无论多正确、多有道理,都无法代替你的思想。以空杯心态读书,以海鸟猎食的状态吸收自己需要的营养,你才会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而不变成被动接受的旁观者。

有了一些这样的经验,看书的速度、效率也提高了。这周时间里,每天看一本,画思维导图,再写写读书笔记,不仅能准确吸收到有益的知识,还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加阅读的信心,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该把书寄送给朋友们了,希望他们也能得到这样一种阅读的收益和快乐。

附:其中的一张思维导图

IMG_7504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