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鑫

我是小鑫

发表于 2018-09-27 22:14:50
1725 字 · 1283 阅 · 0 评 · 0 赞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网友聊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国外遇到一个乞丐,想帮助他,于是交给她一箱货物去售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乞丐学会积累资金,进而通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果一个月后,当他兴致勃勃的打算赠送乞丐第二箱货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上一箱货物竟然被乞丐廉价贱卖,最后换来一顿丰盛的午餐。

网友因此感到十分失落,从此不再帮助这个目光短视的乞丐。

那么,究竟是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还是他本质上就不值得帮助呢?


图片源于网络

01 贫穷的本质

有人给贫穷这样定义:贫穷=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和长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前几年有企业赠给村民两只羊,第二年重访故里的时候,发现羊早已经成为了村民的盘中餐。

这样的现象,让很多人不由得感慨,贫穷是一种道德缺失。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这样概括到:“贫穷是一项人格缺陷”。

但也有人为贫穷鸣不平,并非穷人没有远大的目光,而是生存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一必须选择。

对于这个现象,我认为贫穷并不是无法改变的,贫穷能够限制我们的想象力,降低我们生存和竞争的起点,但只要保持长远的目光不变,总能够找到突破的拐点。

但可悲的现实是,穷人总是扎堆生存,且天生固执的拒绝任何外来先进事物。


图片源于网络

我用一个事例来解释这一观点:

我曾经在扶贫路上遇到一个不足六岁的孩子,由于家里极度贫困,他缺乏食物和玩具,因此对我们的到来他十分新奇,为了陪我们上山,他放弃了一天的休息时间。

他用了三个小时陪我们步行到山顶,又用了一个下午时间陪我们步行回到村里,得到的报酬就是2瓶酸奶和一本漫画书,看着他满心欢喜的表情,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整整一天的时间是城里孩子三-四节培训课的时间,也许山里孩子总是无法出人头地有部分原因是这样的吧,他们把原本应该有更高利用价值的时间,轻易而廉价出卖了。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跟孩子的父亲交流了很久,但孩子的父亲非常不理解,我们山里人淳朴好客的习惯就是这样的,难道热情招待还有错了?

尽管我反复解释,但看着孩子父亲不解的表情,我放弃了。

我知道对于一个长年居住在山村的汉子而言,很多习惯思维就像刀刻一样深深的烙印在心里,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我心里由内而外的发出一阵阵冰冷的颤抖,因为我知道,一个孩子的宝贵青春可能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轻易的消耗掉,也许这就是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贫困户的原因,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利而牺牲掉最珍贵的东西。

贫穷最大的愚蠢就在于,身边的人都在做着同样错误的决定而不自知。

02 救急还是救穷

贫穷并非无可救药,但必须要区分是救急还是救穷,这是分属两个不同社会组织来处理的社会关系。

简单的说,救急属于经济金融的范畴。也就是说,你拥有足够的信用和资产,但在短时期内缺乏流动资金,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通过支付相应的利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使用权,并在一段时间后最终清偿所有债务。

这是一次信用变现的过程,可以反复循环使用。

救穷,意味着本身已经资不抵债,或者说负债数额已经明显大于偿债能力。

这就意味着最终无法清偿所有债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获得资金使用权,那么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占为己有。

一般情况下,最直接的手段是,直接满足个人生存需要。

这是一次信用套现的过程,只能一次性使用。

救急还是救穷,只要看资金的使用方向就可以直观的理解了。

如果拿到资金,第一时间是投入再生产,这多半就是救急。

拿到资金,直接用于生存消费,这就无疑是救穷了。

富人在一次次信用的变现过程中,积累了资金使用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扩大自己的固有资产规模,这个模式可以无限循环,并且越滚越大。

穷人在一次性的信用套现过程中,丧失了基本的信用底线,人为构筑起了不信任的壁垒,最终画地为牢,把自己封闭在高高的围墙之内,他能看见的一寸天地里,只有生存的基本需求。


图片源于网络

穷人总是把自己的全部资源用于换取生存的基本需求,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除了这个需求之外,人类还应该有其他的追求。

贫穷限制了穷人的想象力,他们被高墙阻隔,只能使用肠胃进行思考,他们的问题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总结一下,贫穷的最大问题在于:当周围的人都在做着同样错误的决定,你身处其中而不自知。想要摆脱贫困,必须搞清楚的第一个概念是穷,还是急,第二个概念是究竟是在用信用套现还是在变现。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既然来了就请点个赞再走,一直坚持写作的小鑫需要您的鼓励。 我在简书的账号:“我是小鑫”,欢迎来简书聊我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