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

爱莲

发表于 2018-11-21 10:43:30
1688 字 · 722 阅 · 0 评 · 0 赞

       任何的事情都有规律的,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做事就比较容易。提到规律,就让人想起孟子讲的一个故事,拔苗助长。宋国的一个人,看到田里的苗怎么也不长,于是想出奇招,一棵一棵地把秧苗给拔高起来了。也因此,把自己累得个不行,但是他的儿子听说这个事情后,到田里去看秧苗已经枯死了。 这个事情听起来好笑,但却给予我们极大的警醒,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因为自己急切的想法和愿望,做出对事物相害的事情来。

        写作上,是不是也这样子的呢?

        在小学期间,学习写作是这样子的,一、二年级,孩子们学习组词、造句、看图写话等。在三年级以后,就正式开始要求孩子们进行写作了。仔细一看,这个安排还是蛮合理的,符合写作的要求,组词、造句、写段、成文,是按照这个逻辑来走的。但是为什么孩子们写作文写不好呢?中间究竟是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吗?是不是写作文要给孩子一个框架和模式?是不是写作文要给孩子很多好词好句呢?是不是写作文要给孩子创造一些场景,然后再进行写作呢?是不是要教会孩子们学会构思,再开始起笔呢?是的,这些都是需要的,我们的老师们也在做这些事情,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孩子们无法直面写作,听到写作就痛苦呢?为什么孩子们如此畏惧写作?从这些写作的训练上来说,都是符合逻辑的呀。

       但是,有一个地方,我们忽略了。写作是谁写的,是人来写作的,人的因素被我们忽略了。在人的身上还有一个规律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语言思维表达的规律。我们看小孩子,从小到大说话的过程,是从咿咿呀呀开始的,然后再单音词、双音词、短词组成的句子、完整的句子,再是一些较长的话语。这是从词语、句子上存在的规律。这是语言组成部分的规律,是被我们大家所共识的,也基于此来引导孩子们练习写作的。

       不过,孩子们说话还有另一个规律:人的语言表达,一开始是混乱的、散乱的。说的越来越多以后,才慢慢能围绕一个中心来说,慢慢地又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条理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地说,随便地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地说……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说的时候没有突然停下来,等半天再说,就是说的过程是没有停顿地,是自然而然地说的过程。二是说的时候,大脑其实没有想太多的,就是顺着感觉自然而然地说出来,没有做太多的思考,大脑没有太多的思维限制,不会想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说这些问题的。三是说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地、大量地练习的,有想说的时候就说出来了。

        这个规律才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根本原因所在,平常说话说的多的人,与人交流、表达自己思想就会觉得这个人很会说话。说话是这样,那我们的写作有没有这样训练的过程呢?写的时候,还在思考主题是什么,怎么去构思,怎么去描写景色和物品,怎么去刻画人物特征……

       有这么多想法的时候,孩子们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不写作文那该多好啊。这些东西,在写作文的时候给予了我们思维的限制,限制了孩子们大胆去写的感受,限制了孩子们大量去练习写作的机会。

       写作可以参考说话的方式来训练孩子们的,让孩子突破心理的障碍,可以运用自由思维的方式来进行。

       什么是自由思维呢?

       自由思维就是随着自己思想意识的浪潮起舞,自然而然地思考。

1、笔不停,不断写。写的时候不要停下来,这一点正好与说话的特征非常相似哦。

2、不评价,敢试错。这个与前面提到的说话的时候没有想太多也是一样的,仿照说话的状态去写,自然而然地去写,不在意好坏。

3、不涂改,大胆写。因为很多人喜欢追求完美,总是写写改改,改了半天,也没有写出一段话来。这个也与说话十分类似,我们说话的时候能不能把说的话再收回来抹除掉呢?似乎不行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这样来处理,不要使用橡皮擦,更不要使用涂改液,这些动作其实都是打乱思维重要因素所在。

       当孩子们大胆运用以上三个方法去写作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把心里想说的内容说出来,不会再对写作产生恐惧了。

       但要把写作练好,就必须要坚持大量地练习了,只有通过大量地练习,才能真正的把写作这项技能和能力提升起来。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