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8-11-21 23:55:54
6015 字 · 1541 阅 · 0 评 · 0 赞

mmexport1542817569205

文/[美]迈克尔•普鸣  克里斯蒂娜•格罗斯—洛

我们常常听说接纳自我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爱自己,与当下的自己和睦相处。这些想法不仅能让我们接受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从而获得平静。

但是有一位哲学家对这种层面的接纳自我深表担心,他就是荀子,出生于公元前313年的一位儒家学者。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我们永远不该满足地接受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

是的,我们都应该见义勇为,但荀子希望我们不要忘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利他性较小的冲动,而且那些最卑劣的欲望也是我们天然的一部分。

堵车的时候,若是旁边的司机按喇叭催促,我们会瞬间暴怒;我们也会对一位朋友的不幸遭遇说三道四,把他的秘密散播出去;我们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负面评价而忧虑数日;我们会在网上疯狂购物来化解焦虑。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任由自己卑劣的、未驯服的一面不断出现,如果我们接受每时每刻“真实的”的自己,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如荀子所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篇》

对荀子来说,“自然的就是好的”是一个危险的观念,这里他不仅指人的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向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设想。

君子理天地

我们来一起读读下面这个传说,它很像萄子所讲述的那些假想的故事:

远古时,人们不知道何时会下雨。天气时冷时热。当天气寒冷时,没有衣服穿的人就会被冻死。不下雨时,植物无法生长;下雨时,植物生长,人类得以进食。但有些植物有毒,会导致人类生病。

渐渐地,人们领会到这类事情并不是随意发生的。人们开始明白,天何时会下雨、何时不会;何时寒冷、何时温暖。人们开始认识到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有毒。人们开始栽培植物。人们根据天气变化和四季交替来种植作物。随着人们开荒耕种,这一过程不断推进。人们还会驯化动物来帮助耕种,同时驱逐那些无法被驯服的动物。

最终,原来看起来完全不可预测的杂乱的自然现象——随机而至的风雨寒暑、食物或毒物——被转化为一个和谐的系统。地上生长的作物与更广大的天道相合,但这一切并非自然而至,而是人类驯服了自然。人类使得杂乱无章的现象变得和谐。

这段关于农业起源的故事令人想到,这个世界是由人类建造的,人类从自然中取得基本要素并重建它们,对它们进行再加工,驯服它们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换句话说,是人类治理了这个世界。荀子提醒我们,我们生于这个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秩序是由人类缔造的: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

万物之摁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

——《荀子·王制》

荀子认为,任何忠于自然(无论是人的本性还是外在的自然)、“按照原样”接受世界的做法,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他启发我们思考,倘若我们把世界看作自己的创造物,我们的生活会有何不同。如果是我们自己创造了现在所体验到的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不该询问如何在世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应该想想我们是否在建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善德为后天所为

荀子是战国末期受人尊敬的老师和大儒,当时的时代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荀子的思想。在荀子的时代,很多国家已经实现军事化,有称霸天下的实力。无论哪个国家取胜,都会带来一个新世界,而孟子的思想在这样的新世界中并不适用。

新的政治气候影响了当时的知识界。荀子和一批思想家目睹了时代的混乱无序,他们不仅要寻找化解混乱政治局势的出路,还希望将不同的哲学思想脉络整合成一个有连续性的整体。

荀子认为,每位思想家都有其盲点,还没有人能统揽全局。

除了孔子,的确没有人能统揽全局。荀子相信只有孔子理解了最重要、最基础的成功实践:通过礼仪的训练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但荀子对于礼仪有着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礼仪的作用是不断建构出微小的“假想”时刻,从而创建人际关系的秩序。荀子扩大了这个观念,他认为,我们不仅能创造许多微小的“假想”时刻,我们还可以创造更广阔的“假想”世界。荀子相信,只有当我们承认礼仪是一种人为手段时,礼仪才有助于转变人性。荀子告诫我们,要把对人为手段的认识普遍地应用于整个世界。

荀子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把人性比作弯曲的木材,对此必须以外力强制性地拉直。荀子相信,曲木般的人性是可以被拉直的,并且需要“人为的技巧和手段”,而礼仪也就由此诞生。

但是,这种人为的技巧必须被善加利用。我们不信任那些看起来虚伪做作的人,但是荀子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形象都是建构出来的,即便我们认为自己十分自然、真实,每个人的形象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其实这也是一种人为的行为。在荀子看来,“伪”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清楚自己正在进行“人为”努力。

人为的努力能帮助我们规范自发的本性和难以控制的情感。一个学步期的小孩会在累了、饿了、拿不到喜欢的玩具时大声哭闹,但是成年人相对而言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当你前一晚没睡好,又处于饥饿中,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时,如果有同事让你拿出10分钟来解决一个问题,你有可能会愤怒地把咖啡杯扔向他,大喊道:“绝对不行!”但你更有可能会伪装自己,告诉对方:“当然有时间了,这是我的荣幸。”而且,当你帮他解决问题时,你有可能发现自己很享受与他的互动,进而忘了自己的疲惫和饥饿。最后,你比原计划晚了15分钟下班,但比起屈服于所谓的自然和真实的自我,你的精神状态反而更好了。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

——《荀子·正名》

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有意地改造自己的天性,克制我们的情感与冲动。借助于像礼仪这样人为的机制,我们可以管制自己的天性,正如农耕改造了我们周围的世界一样。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不像小孩子那样随便发脾气,这有助于塑造我们回应外界的方式。

但是这里有一个悖论:如果圣人也是本性为恶的人,他们最初是怎么想到创建礼仪这一点的呢?他们怎么能超越有负面影响的人性冲动的烦恼,有意识地让自己做得更好呢?

荀子让我们想象圣人是如何构想出他们的创见的,他将这种创见与制作陶器相类比。

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

——《荀子·性恶》

荀子实际上是在把人类社会的创建过程与如何制作一只陶壶这样乏味而渐进的过程做比较。他提醒我们,礼仪的观念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意外事件,它是有意的、创造性的结果。圣人制礼就好像工匠制作陶壶一样。工匠加工泥土,想象着陶器的形状。圣人努力改造本性,打磨自己的感受力,观察怎样转变人们的交际关系,怎样可以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一段时间之后,圣人就像工匠懂得如何制作陶壶一样,也懂得如何规制礼仪了。对荀子来说,人类文化和社会礼仪的出现并非来源于某一次巨大的创新,而是通过经验逐渐产生的。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

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礼论》

荀子认为,人类的天性若在人为的约束之下,将被提升到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度。

改进自然

假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很多人担心人类的“进步”对地球和气候的影响。人们对基因工程中的农作物和干细胞研究的争议不断,为塑料包装中的毒素和加氟水的使用焦虑不安。我们看到,今天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不禁好奇那种在户外玩耍的童年到哪去了。许多人以自然的浪漫化来应对突然而至的技术进步,他们希望可以回到人类的行动尚未把一切弄糟的时代。但是,自然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吗?

荀子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时代,人们同样有对自然世界的渴望,但荀子谈到了很多盲目敬畏自然会带来的危险。

荀子认为,人们能够创造出一个人为的、建构的世界是一件好事,毕竟自然状态下的世界充满了斗争。鸟飞鱼游这些行为确实都遵循于“道”,鲑鱼会逆流而上回到出生地产卵,猛禽会猛烈地冲向受惊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自发地依照自然来生活的。但是,人类社群中充满了无尽的自发性与无尽的斗争,人类是唯一可以创造世界的生物,我们可以转变自我,超越这种自然状态,我们能够创造出道德、礼仪和各种新事物。

“世界应该是自然的”这一想法的危险性在于,它会阻止我们承认自身所能创造出的一切,否认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责任。萄子希望我们利用思想去改进自然的自我、改进自然的世界,最终成就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还记得庄子笔下庖丁解牛的故事吗?庖丁能够感知到肉的纹理,他的刀在肉间自由移动,再也用不到磨刀石了。庄子认为这些纹理自然存在,而荀子则质疑庖丁解牛的故事完全是非自然的。荀子会让我们记住,庖丁所用的牛肉来源于人工饲养的牛,他的刀也是由人工制作,庖丁以屠夫为业本身就是一种人为创造,职业本就是人类的发明,整个事件都是构建出的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这里出现的“纹理”是人类干预的结果,这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我们驯服、组织治理自然,怎么做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没有什么是自然的

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荀子提醒我们,人类的事业建立于所谓的“自然”之上,并将自然改造得远胜以往。

在远古时代,人们因为没有衣服而冻死,因为没有安家之处而住在洞穴里和树上,他们不得不四处搜寻食物,偶尔能找到浆果,但也可能被毒果毒死。通过对自然界的治理,人类走出了这样的时代,我们驯化了自然世界并将它转变得适宜于人类社会繁荣发展。

当然,人类干预也可能产生很多危险的衍生物。但荀子鼓励人们意识到我们虽然创造了这个生活的世界,但也犯了一些错误,因此我们要改正错误,更好地干预、创新及创造。

例如,我们在谈到分娩时经常使用“自然”一词,支持者通常会说自然分娩是顺产:不用药、不干预,甚至不进医院。据说这是医学干预出现之前妇女的生产方式,似乎“自然”的方式对母亲和孩子都好。

但实际上,现代社会所谓的自然分娩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人为干预,其中最具革命性的一项措施就是助产士在工作前洗手消毒。产妇的产后死亡率曾经居高不下,一个主要原因是糟糕的卫生条件引发的产褥热。19世纪中叶,一位名叫伊格纳茨,泽梅尔魏斯的匈牙利医生发现产妇在医院生产的死亡率高于在家生产,在家中外部细菌反而更少。为调查其中的原因,这位医生着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其结论是用抗菌剂洗手就能大幅度降低死亡率。这一结论受到了人们的嘲笑,一位医生回应说:“医生都是绅士,绅士的双手总是干净的。”虽然泽梅尔魏斯所在的医院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产妇的死亡率降低了90%,但他的建议在大部分地区还是不受重视。泽梅尔魏斯被批评和不信任摧毁,他于47岁时死在一家庇护所里。几十年后,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证明了细菌的存在,医生才开始把洗手消毒作为接生前的一项例行工作。

在今天,医护人员洗手消毒被认为是非常自然并且是术前必须要做的事,但这其实是花了几十年时间才被固定下来的一种创造性的人类干预手段。任何革新创造都会带来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但荀子会提醒我们,我们可以凭借已有的创新,用新方法去处理进步造成的问题。

这里还有另一个例子。人们因转基因食品日渐增多而担忧,甚至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被注明。实际上,今天我们消费的大多数食品都是在过去几千年中被改造的结果。当今的转基因技术只不过是允许我们比过去更快地改造农作物而已。

当然不是所有转基因食品都被恰当地改造了,但按荀子的哲学思想来看,我们不应该以“自然”来评估食物,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件事上我们是否明智且正确地使用了人工技术?

对于自然世界的渴望也体现在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讨论中。事实上,考古学研究已经毫无争议地表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大部分区域本身就是被土著民族改造过的产物,保持原样并不能使雨林重返自然状态,而是保存了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的不同类型。关于保护热带雨林的争论意义重大且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再考虑什么是“自然”的,这一争论将更富有成效。

我们已经创造了目前人类生活的世界,我们还可以选择让它向不同的方向前进。对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克隆技术或转基因食品这些话题,如果争论仅限于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就很难产生明智的讨论结果。这类误导性的争论将阻碍我们直面眼下真正的问题。如果我们盲目崇尚自然,就等于放弃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

如果看不到人类操控世界的积极一面,面对环境保护这类敏感议题时我们就会束手无策、盲目短视。我们应该想一想: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怎么样?如果效果不好,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有人喜欢将自然浪漫化,但也有人崇拜科技,认为更新、更大就一定更好。用荀子的观点来看,这两派将技术浪漫化或妖魔化都不正确。重要的不是进行无止境的技术创新,而是在具体情况中,我们要用技术创新来做什么,我们如何依靠技术谋求变化。

我们创造出了一个人为的、被建构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难以计数的重大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改善世界的能力;相反,只有理解了我们已经完成了什么,才能明确知道由此为起点该向哪里去。

改变世界,创造幸福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

荀子相信,人类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可以为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

这一说法建立在荀子之前的许多思想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同时荀子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所生活的动荡时代的面貌——此时,许多强大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各方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准备建立一个将一统天下的新王朝。

许多人呼吁削弱战国群雄的势力,向更有道德的时代回归。但荀子眼中不存在所谓的退回过去,新出现的王朝势必与先前不同。对荀子来说,前进的道路不在于抵制这些强大的国家体系——尽管它们自有其混乱的一面;人们需要处理已存在的状况,需要学习正确地利用新的体系,重新整合现有体系去创造一个允许社会阶层流动的国家,创造一个由有教养的精英阶层来统治的世界。在荀子那里,建造这样一个贤能社会就意味着人类以最明智的方式治理他们生活的世界。

荀子赞同老子关于创造世界的观点,但他发现创造“看似自然的世界”是极其危险的。设想有一位受人崇拜的领袖,他以灾难性的愿景来哄骗他的追随者,他创造出一个看似自然的世界,但最终这个世界仍会走向非人道的毁灭。

荀子也理解《管子·内业》对教养的强调,但是他认为,我们不应渴望成为一位与万物产生共鸣的神灵,而应该专注于凌乱庞杂的人类事务本身。

我们一直在塑造自己,塑造这个世界,我们和我们生活的世界都是人为的产物。只有自我修养才能让我们超越对自身的认知,同时保存完整的人性。一旦理解了怎样明智地进行创造,我们就可以对眼前所有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一旦我们承认自己已经塑造了周围的环境,我们就可以扮演好自身作为唯一能赋予世界框架与秩序的角色。外在自然与内在自然一样,都需要被加工、被改变、被改造得更加美好。我们已经创造了这个世界,因此,我们也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