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英

陈少英

发表于 2019-02-14 11:07:16
6267 字 · 1606 阅 · 0 评 · 1 赞

2月6日

大年初二。

如果问在天津最喜欢春节的哪一天,她的回答一定是初二。因为只有这一天,她们会出门。也不知道是什么传统,这天会等她小姑子一家到齐以后,一起去一个姑姑家拜年吃午饭。这也是设定好的流程。每年都分毫不差。如果说要说今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她自己做主把拜年要带的礼物都提前买好了。以前的套路是这样的,早上她小姑子一家到这里是10点半左右(为什么这么晚,原因永远是孩子起晚了),然后跟父母哥嫂寒暄几句,算是给自己的父母拜过年了。再结伴一起去姑姑家。临出门前一定是家里到处找东西,看看有什么可以带着去拜年的。魔咒一样,每次结果总是会缺几样。再看看时间,快中午了。慌忙出发路上临时停车采购。有一年因为不放心路边摊的品质,停车去超市购买,结果遇到结账长龙,排队一小时有余。那边姑姑家打电话问人在哪里,说菜都上桌子了。这边心急火燎的等结账。对于平时习惯了有条不紊的她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她厌倦了迟到感觉。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不能早点出发?为什么不能提前准备好?有时候遇到自己家里意外来人拜年(如北京舅舅来天津),婆婆打电话给儿子让他们早点回家。在姑姑家碗还没收就又要赶回家了。那么去姑姑家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她看不惯这些,可是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姑姑,自己跟着去拜年,那也是一个“摆设”而已。旁的别管,去开开心心吃一顿就好。

 

今天小姑子一家如约到达,他们带上她准备好的礼物就出发了。到姑姑家11点刚过。姑姑家的两个姐姐还在准备菜。一阵寒暄。姑姑不停得夸孩子俊,个子长得高。因为没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很快躲开了,去另外一个房间摆弄手机了。姑姑去招待另外一家来拜年的亲戚去了。他们谈笑风生。她无法GET到笑点,也插不上什么话。听了一会儿甚是无趣。于是她坐在那里,自己剥了一个橘子吃,看着电视屏幕,也不知道放的什么节目。

 

午餐真的很丰盛。姑姑家的这个姐姐非常擅长厨艺,菜的味道都特别好。她真的是多吃了一些。这也是来天津这几天觉得味道最好的一顿饭。远远超过了家里的团年饭的味道。也许是换了个环境心情好些了原因吧。总之觉得挺好的。饭毕,刚准备收拾碗筷的时候,家里婆婆打电话了,说北京舅舅来了。希望大家早点回去。这边姑姑一听说家里来人了,就“轰”她们早点走。说明天还会见。因为按照惯例,正月初三,她们几家人会去她婆婆家聚。碗也没帮忙收,就跟姑姑她们作别回家了。

 

舅舅舅妈二老开车从北京到天津。她们到家的时候,舅妈正在跟婆婆聊天。舅舅出门遛弯儿了。她很亲热的打了声招呼,舅舅舅妈是见过的,十几年大概见了三四次。虽然次数不多,但是彼此的感觉都很好。偶尔也联系联系。她早就听闻这个舅舅曾经帮助过他,在上个世纪他怀揣500元准备勇闯上海的时候,这个舅舅给了他2千元(舅舅并不是很富裕的人),并说:500元出门哪里够?就冲这一句话,她觉得应该好好待这个舅舅。在她老家安徽,舅舅可是家里最大的亲戚了,只要是有舅舅的,那一定是要去给舅舅拜年的。她不太理解自己的老公,为什么很少去舅舅家。倒是她每年在老家春茶上市的时候都会给舅舅寄两袋。也许也是因此,舅舅舅妈对她的印象也比较好。彼此比较投缘,见面也会多说几句。跟他们一起唠了会嗑,舅舅他们就回去了。说天黑了开车不方便。家里也没再挽留。毕竟安全重于一切。她想,如果是自己的舅舅一定会带孩子去拜年。可是自己的舅舅呢?又何尝不是十几年没见过了。那个曾经把自己放在箩筐里挑着,逗自己玩的小舅,那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还一起打过架的幺舅,还有一个现在皈依佛门整天吃斋念佛的大舅,这都是亲舅舅呢。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己的归属感在哪里呢?好在她弟弟会每年带着孩子老婆逐个去到舅舅家拜年。她看着弟弟发过来舅舅家吃饭的照片,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舅舅舅妈走了之后,婆婆又开始忙活了。因为明天家里有二十多口人吃饭,都需要提前准备。婆婆又开始做丸子,炖鸡,炖排骨,炖牛肉......她走过去,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婆婆说:少英,你看看还要做些什么?她知道婆婆只擅长做这几个。很明显其他的是需要她来做的。于是说:妈,你做好这几个大菜,其他的交给我吧。于是,她根据吃饭的总人数,除去婆婆做的几个菜,列了一份菜单。平均每人1.5道菜。冷盘,炒菜和两道羹汤,共计30道。在这里,厨房似乎是一个与男人无关的地方。这天,她跟婆婆一起忙到夜里十一点半。有些菜品比较耗时间,需要提前处理成半成品。比如她最擅长的一个海派红烧肉。

 

2月7日

大年初三 毫无疑问,今天是春节中最累的一天。家里陆陆续续来了6家人家,她没空招待客人。因为她从早上8点半开始就一直再厨房。客人都是来给公婆拜年的。婆婆忙着给孙辈的孩子们发压岁钱,忙着侄子辈的唠嗑。厨房是她一个人的战场。她先摆好冷盘,切配好所有的菜品,计算好时间,打算10点开始炒菜。这时,昨天姑姑家的姐姐来了。这个姐姐是在小饭桌工作的,做菜等于她的老本行了。做的又快又好。而且特别勤快,系上围裙,拿过锅铲,执意要帮忙。能人面前,她退居二线了。小姑子和另外一个姐姐也先后加入了厨房,她于是在旁边帮忙小忙,打打下手。终于在下午1点40分的时候,所有的菜都上齐了。二十多人的大家庭,挨挨挤挤的开始就坐。两张桌子拼在一起还是坐不下去。于是把坐在正坐上的两个娃娃,被抱在身上,她站在后面看大家就坐。久未沟通的他给她在自己的身边留了个座位,让她坐下。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不过,丝毫不影响大家其乐融融的吃了这顿饭。

 

每年初三固定的节目是饭后打牌的打牌,唱歌的唱歌。年龄大的凑一桌麻将。年轻的去附近KTV唱歌。她很怕跟他们一起去唱歌。一是因为自己不太会唱。二是两个姐姐和小姑子唱歌严重跑调,根本是听不下去。但是他对唱歌很在行。什么新歌都会,有时候她想,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的这些歌曲。从60后,到00后所有的流行歌曲,他都会。儿子也许有点他的遗传,对曲调过耳不忘。音准也非常好。想到这里,突然觉得一片晴朗。看着他陶醉的唱着一首从未听过的:我们一起喵喵叫,她突然觉得有点好笑。一个五十岁的老男人,唱着十几岁孩子的学猫叫的歌,闪烁的灯光照在他脸上,摇摆的身子居然有些憨态可掬。不知不觉,笑意荡上了她的脸庞。

 

三小时很快过去了,跑调的那几位还意犹未尽,说来年多定几个小时。回去的时候,8个人,一辆车坐不下。她们夫妻二人这次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走回去。并对孩子说:我们一起走回去。孩子一百个不愿意。可是也没有办法。在运动上她们是惊人的一致。零下几度的天气,她们夫妻二人一路小跑,很快把孩子甩了两个红绿灯。他回头没看到孩子,问:要不要等等?她说:不等了。我们先 回去吧。他只要知道回家的路怎么就走行了。他说:应该知道。于是他们继续往前快步走。这是今天说的最多的话了。等他们到家的时候,孩子居然已经在家里了。夫妻二人对望一眼,她发现他脸色红润。笑意盈盈的。

 

2月8日

大年初四  今天全天无事。本来打算是带孩子去故宫,发现正月初八前的票全部售罄。又想带孩子去博物馆,孩子一个劲摇头,说不如家里写作业。于是临时决定去看电影。他立刻网上买了电影票。他拉着她和孩子出门了。公公婆婆才刚起床。她们从来没有大上午去看过电影,觉得这种娱乐节目不都是下午,傍晚或者晚上的吗?怎么会这么慌张的上午就去看电影呢?难道他晚上有事?想提前安排她们母子,晚上自己方便出去?一起生活了十几年,认识了二十多年,她对他相对是比较了解的。通常出现这种反常现象,都是他要出门,又怕落下口实。到了电影院,自助打了票就检票了。如果堵车五分钟都要迟到了。她最讨厌这种无计划的慌张。心里有些不开心。好在进去电影还没开场,3分钟后开始播映了。

 

电影院在一个很热闹的购物中心,叫银河购物中心,散场出来是下午1点半,她很想在这里吃好午饭再回去。在外面逛逛。他快步走在前面,迅速的寻找餐厅位置,然后指着几个餐厅说:你看,都要排队。他知道她是不会花时间排队等饭吃的。然后他接着说:我们还是回家吧。她基本已经确定了,他是傍晚会出门了。他们一路无言的回到家里,公婆都吃过了,她给孩子煎了点剩下来的饺子,这就是算是吃过午饭了。

 

她在等他开口说出门的事情。一直到晚上6点钟,要准备晚饭的时间了,他还没有动静。小姑子一家傍晚来了。说晚上一起打麻将。她向来不喜欢这个活动。不过孩子可以凑个数,这是孩子一年一次的开心活动了。他,儿子,小姑子和小姑子的儿子凑了一桌。哗啦啦的开场了。她纳闷,怎么就没出去呢?是因为要凑桌子打麻将还是自己判断错了?这时,她看到他的手机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亮着屏幕,鬼使神差的走过去,看到关闭的微信聊天记录。似乎是某个群。最后一句是说:家里今天有事,晚上不去了。她说不清心里的滋味......她想他应该是知道她的不悦的。

 

2月9号

大年初五  又是一个包饺子的日子。这里的习俗是这天不仅要接财神,也要剁小人儿。所谓剁小人儿就是包饺子切馅料儿时要用刀多剁几下,口里还要碎碎念:剁小人......剁小人......这样的话小人就会远离。一年里会顺顺利利。她从不信这些,但是也尊重他们的习俗。会配合一下。因为本来剁饺子馅儿就是她的事情。婆婆从厨房单独端出来一个砧板,上面有些碎肉,挨个喊他们来剁几下。她心里甚至都觉得有些好笑。挨个剁过小人以后,他们一起去桂发祥买点伴手礼。因为明天他们母子就要启程回上海了。车里他装作不经意的小声说:陈战他们也回天津了,可能安排今天晚上几个同学一起吃饭。她不想说什么,无非就是晚上要出门呗。所以没有接话。很快就到了商店。一切进展的都非常顺利。虽无过多的交流,但是也有统一的默契。很快把该寄的快递寄了。把要自己明天随身带的东西买好了。临出桂发祥大门时,还不忘买了什锦馅儿的汤圆。说明天早上煮给他们母子吃。婆婆的一声叹息:时间太快了,刚来又要走了......家里似乎突然产生了离别的气息。

 

 吃过午餐的饺子,她进房间开始收拾东西。孩子写作业,锻炼做KEEP。时间很快到下午4点了,她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婆婆斜靠着沙发玩IPAD.他说:妈,我晚上不在家里吃饭了。婆婆这次放下手里的IPAD,坐直了身子,问:怎么又出去吃饭?你不出去吃不行啊。明天少英他们就要走了,你还不多陪陪?他说:定好的,不去不好意思。有上次给您看脚的帮过忙的医生。婆婆说:那带上少英一起去。也许婆婆是一句玩笑,这么说希望媳妇不要介意。他说:她不去,她也不屑于参加这样的活动。说这句话的时候迅速的扫了一眼她。她再也忍不住了,说:谁说我不去。我想去的。你等等,我上个厕所一起去。他僵在那里。明显很不高兴。她真的起身进了厕所,居然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她不想他出门是毫无疑问的。她从来没想着自己会用这种方式来跟他对抗。以她的脾气秉性,她绝对不可能真的跟在他后面去参加什么同学聚会。她擦了擦眼睛,呆呆的坐在马桶盖上。她不知道过了几分钟,五分钟还是十分钟?也许这种时候时间过的就是很慢的。当不再流泪的时候,她走出了卫生间。一声不吭的坐到原来的位置上。盯着电视。他还没走,在厨房的餐桌旁测量血压。大家谁也没再说话。量完血压后,他就径自出门了。婆婆这时候说话了:他就是面子浅,要不是有上次帮忙的医生,他也不会去的.......她不知道他后面还说了什么,总之就是不得已才出门。希望她不要计较。她不想跟婆婆有什么不开心,只说:对儿子和对老公肯定是双重标准的。儿子犯再多的错误,都会无条件的原谅。但是如果老公犯接连犯错,老婆肯定是不开心的。也容易记仇的。婆婆没再说什么。这天,她破天荒也没去帮婆婆做晚饭。自己吃了两口早早进房间做自己的事情了。

 

8点半的时候,她收到他的一个微信信息,是一张跟之前提及的同学名字叫陈战的合影,是张自拍。他的鬼脸很扭曲,她从来没见过这个表情。恰巧儿子从身边经过,看到这张照片小声嘀咕了一句:我爸怎么这么cuo(第二声)。她不懂这个字的意思,但是大致明白也是说这张照片怪。她知道他应该是喝高了。过了半小时左右,听见客厅里大声说话的声音。他回来了。婆婆说:回来啦!今天早啊。他说:我说了我八九点就回来的。说着他推门进了房间。毫无征兆的对她说:你去把儿子的压岁钱收了!让他拿那么多钱干嘛。她冷冷的回:你收吧。我没意见。她非常讨厌跟酒多的人多说一句话。他说:你这是消极对抗。她不想辩驳什么,再说一个字都嫌多。见她此状,他走出房间,厉声要求孩子把压岁钱给他。孩子不吱声。他很生气,数落孩子态度不好。总之,今天都是别人有问题。最后是一个折中的方法,他收了孩子的压岁钱,如数转了微信,纸币变电子了。孩子走进房间说:我爸今天发什么神经了?她无语。铺好自己的被子,脱了衣服准备就寝了。

 

迷糊中,躺在身边的人一直翻来覆去的。嘴里还念念有词。她本想说别折腾了,赶紧睡觉吧。想想又咽了回去。他推了她一下,拉开她的被子一角,说:你知不知道,我很郁闷。我很生气。她装作睡着的样子,闭着眼睛,均匀的呼吸。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不想听。他推了两下没动静,就自己又翻过身去,背对着她。重复的声音越来越小:我真的很生气......很生气......很快有了轻微的鼾声。她再也睡不着了。心里涌起无限酸楚竟也掺杂着对他丝丝的同情甚至有点心疼。只是她不理解为什么他会生气。明明不开心的人是自己。深夜里,她想起来莎士比亚《暴风雨》里的一段话: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无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2月10日

大年初六 从今天开始,要宣告春假长假结束了。

 

今天她们母子要启程回上海了。返程的高铁票是他买的。车次G211,天津西到上海虹桥,全程5小时10分钟。他破天荒的设置了闹铃,在早上6点起床,一扫昨日阴霾。见到她满脸阳光热情的跟她打招呼:起来啦!他破天荒地煮元宵,煎饺子。煮元宵前他小声问她:是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煎饺子的时候自己嘀咕:我这油好像放多了。她吃着油腻的煎饺(明显是油多了,温度低了,时间长了),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上次有如此享受应该是孩子还在肚子里吧。

 

吃好饭,跟公婆作别,他殷勤地接过她的背包,放到车上,开车送她们母子去高铁站。本来昨天她还想今天自己带孩子乘地铁去高铁站,比他开车时间要短。就是需要多走一些路。还有就是他向来把时间算的很紧,搞得人心慌慌。去年堵车,她们母子在高铁站外狂奔的景象,都还历历在目。所以她不想坐他的车。今年他时间预算的足够,不慌不忙的。到了高铁站停车场,离车开还有一个多小时。他停好车,带他们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路。原因是今年又把车开到了北停车场(去年也是),应该是停在南停车场比较近。他自言自语道:人总会犯相同的错误。她想:是啊,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无数次跌到。总会被这种无休无止的重复的琐事所捆绑。

 

到了上海,地铁站口排队过安检人山人海。她以为会花很长时间排队,没想到队伍一直在缓缓的流动着。原来是安检取消了行李过闸机,旅客自己拖着行李箱背着包不停的走,四个安检人员拿着安检工具这个行李扫,比闸机的速度高出好几倍,。然后人再通过一个人行通道的安检门。她的心情很愉悦。这也是她喜欢上海的其中一个理由。这里自由,人性化。对,这里是她的地盘。自由的气息无处不在。看着流动的人,男女老少,形形色色,她想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故事,是不是也有人像自己一样,这个春节不是很如意?他们会因为什么琐事而产生不悦呢?显然,绝大多数人春节应该是快乐的吧。看看他们舒展的脸不难得出这个结论。真好!她甚至突然想跟自己身边排队过安检的小姐姐打个招呼,问候一声新年好!

 

一个半小时后,他们母子到家。她给他发了一条微信:安全到家。勿念。他秒回:好好的。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