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领”,是宋明理学所强调的道德修养的准则。《礼记•大学》开篇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宋代朱熹将此加以特别地强调,称: “此三者,大学之纲领。”(《大学章句集 注》)朱熹注释说,“明明德”意为将人得之于天而一时为私欲所蔽的美德发扬光大; “亲民”即“新民”,意为使民众去除“旧染之污”而焕然一新;“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完美理想的道德境界。
“三纲领”中, “明明德”指向的是个人之修养,而“亲民”则是更进一步地推己及人,教人自新,“止于至善”则是“明明德”与“亲民”所要达到的目标。
实际上,朱熹的这种解释有着为阐扬自己的学说而曲意发挥的成分,但是经过他的这一强调,“三纲领”日后颇为引人注目,以至到清末维新之时“新民”即作为一个重要的口号被提出。此“新民”非彼“新民”,强调的是开发民智,而不是广布道德教化,但其概念渊源在于朱熹的“三纲领”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