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9-06-13 07:28:47
907 字 · 5944 阅 · 0 评 · 1 赞

u=1336799027,3537114087&fm=26&gp=0

文/樊荣强

几天前,我受邀到某保险公司参加了一次团队活动。该公司的一位高管组织一群喜欢演讲的员工进行演讲分享,我作为点评嘉宾。

那位高管在点评的时候指出,演讲最常用的结构套路是ORID,然后,他以此套路即兴发表了一次5分钟的演讲,给大家作一个示范。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套路,但是,我问那位高管,是谁发明了这个套路,他说不知道,只是以前学习演讲的时候,老师讲过这个套路。

然而,这个套路虽好,一般人却不容易学会运用,从知到行,还是挺长的距离。

为什么?

只看表面,似乎挺好,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其背后的真正逻辑,就不能举一反三。

timg (2)

ORID也被称为焦点呈现法,或聚焦讨论法,是布莱恩·斯坦菲尔德在《聚焦式会话艺术》一书中介绍的一种结构化思考与沟通的工具,它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O(Objective)客观

R(Reflactive)反映

I(Interpretive)解释

D(Decisional)决定

按网上的一个比较说法和解释,焦点呈现法的具体含义是:O即用身体的感知,描述客观事实、数据、事件是什么?R即用心灵感受,描述情绪、情感方面的触动是什么?I即用大脑觉察,反思觉察事件带来的在某种身份视角下事实和感受带给我们的意义、价值、启示。D即我们的决定是什么,有什么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看完这段话,聪明的你,懂得究竟该如何运用吗?

有点难度。

那天,我在某保险公司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所有的思考与表达模式或套路,都可以用我所传授的钻石法则之立题的三个“元问题”来解构还原。

思考=提问-回答,而所有的讲话都是在回答问题,不回答问题的讲话就是在耍流氓。

那么,我们所回答的问题有哪些呢?只有三个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因此,所谓ORID法只是“元问题”的具体运用而已。我不妨解构还原如下:

O:描述事实——是什么

R:主观确认——是什么

I:深入解释——为什么

D:作出决定——怎么办

万变不离其宗!

以前,我讲到麦肯锡公司的所谓“空、雨、伞”的陈述法,其实对应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位学生跟我说,自己十年前就学习过“空、雨、伞”,虽然觉得很好,可是使用的时候却不得要领;而今,我把它与“元问题”对应起来,豁然开朗,拨云见日,彻底通透。

大家看完我上面的解读,是不是觉得ROID(焦点呈现法)也变得简单好操作运用了?

u=786509960,2137394411&fm=26&gp=0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