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2-01-01 17:48:14
828 字 · 732 阅 · 0 评 · 0 赞

元思维2024版封面1080

文/樊荣强

【老子·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宇宙自然万物中,老子最津津乐道的是“水”,为什么老子喜欢用“水”来说道呢?因为“道可道,非常道”。

道这个东西很抽象,很难讲得清楚,他只好借物论道。他发现“水几于道”,意思就是说“水是最接近于道”的,所以他以水喻道。

水无思想、无原则、也无主见,柔性、柔弱,也无力,时时被动、处处被动,似乎永远没有主动,也没有什么用处。

本章里,老子又借水的特点来讲“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万物之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为什么柔弱的水又是如此强大呢?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这个理由不好理解。“以其无以易之”——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呢?

柔弱者不是容易被人欺负、征服、蹂躏和压榨吗?这些不正是被人所改变吗?怎么老子却说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我的理解是,因为水是最柔弱的。

水存在的形态,可以说是一种彻底“摆烂”的状态,你不给它一个容器的话,它就处于彻底的放任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给水一个容器装起来,把它扶持住。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水的彻底摆烂状态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接着,老子讲了一个现实问题:“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很遗憾却没有人能实行。

最后,老子引用圣人的话来告诫世人:“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圣人说:能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能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这四个字怎么理解呢?意思是: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有点烧脑,不容易理解。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