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山傍水
我认识的人中,那些退休(退居二线)后创业的,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流泪]
昨天一个昔日的科级领导有事找我。他五十三岁退居二线后,踌躇满志,决定干一番事业。他在老家承包了六十多亩地,盖了一家饭店,其余的地种果树。十几年经营下来,饭店就没赚过钱,现在已以极低价转租他人。他想把果园也租出去,但无人接手,只好自己干。他已六十五岁了,与妻子吃住在园里,大部分活雇人干,有些还要自己干。这几天疏花疏果,天又热,他每天得换五六次汗衫……
为了筹措资金,几年前他把县城里的房子都卖了!
他开玩笑说,年轻时拼死拼活跳出农门,现在老了老了,又变成农民一枚啦!
我又想起一个朋友。他在职时是知名的红火校长,退居二线后,谢绝了好几家机构的高薪聘请,执意要自己办学。结果办学过程中与人起了纠纷,持续好几年,学校彻底黄了。不但把自己的五六十万积蓄搭进去,还背上了几十万元债务。要债的人几乎要把门槛踢断,说话像刀子一样,他无可奈何,以六十多岁年纪,远走外省谋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人都有不低的工资和养老金,如果什么也不干,肯定生活得轻松惬意;可他们却异想天开,把好好的指头伸进碾子里,钱花完了,力出尽了,却落得一地鸡毛。
其实,这些人基本都是“能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对财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而体制内顺风顺水的事业、呼风唤雨的能量,使他们的认知出现偏差,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在体制外完全能复制体制内的成功。
就是这种认知害了他们。在体制内的时候,他们有国家给的平台,打交道的都是公职人员,一切都有规则,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础;可是一旦进入社会,近似于处在丛林法则中,他们心中信守的那套东西处处碰壁!他们这种圈养的老虎,怎么是那些野生大虫的对手啊!
当今社会,几乎没有哪个领域的竞争不是异常激烈的,到处都在“卷”。创业成功的概率本来就不高,他们这些五六十岁、认知有偏差的人,创造奇迹的可能性,就太低太低了。
所以,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可能什么也不干,如庄子所言“清静无为”,才是保住财富、修心养性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