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5-22 22:55:48
1242 字 · 168 阅 · 0 评 · 0 赞

3062642404864171

文/滕爱宝

看到一张微信聊天截图:读者“夏末”在对话框里反复删改,最终发来这句话:“原来写作是思考的外化,工作和表达都要从最根本的问题切入。”这个顿悟,源于她重读樊荣强老师的《元写作:学校里没教的写作方法》——一本让我重新理解写作的“破局之书”。

三个月前,我也像“夏末”一样困在写作的泥沼里:每天写会议纪要被领导说“抓不住核心”;精心准备的培训课件,学员反馈“听着像念PPT”。直到在同事工位上翻到这本红封面的书,才惊觉问题所在:我们总在“写给自己”,却忘了写作是“写给对方”。 

一、写作是给读者递“需求清单”

樊老师有句话像一盆清醒水:“写作不是自说自话,是给读者的问题提供答案。”从前写会议纪要,我总把所有发言记成流水账;现在会先想:技术部同事需要知道下一步任务节点吗?销售部关注客户反馈的具体数据吗?管理层最想看到的决策依据是什么?就像书里教的“对话清单”,先列清读者身份和潜在需求,文字突然有了“靶心”。

上周给新员工写《公司制度手册》,我用了书里“三个元问题”组合的“空雨伞法”(也称“三元法则”): 

1.新员工最需要快速掌握的制度是什么?(是什么)

2.这些制度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

3.实际工作中如何灵活应用?(怎么办)

这本手册成了新人培训的“抢手货”,HR同事追着问:“你这手册怎么写得这么‘对胃口’?”

二、好文字是“问题链”串起来的

书里最戳我的观点是:“写作卡壳不是没内容,是没问对问题。”樊老师把思考拆解成“提问-回答”的过程,像小时候玩“十万个为什么”游戏。现在写朋友圈推广新书,我会先画“问题树”:读者为什么会点进这条朋友圈?他们需要了解书的什么价值?哪些内容能引发阅读兴趣?

上周为新书《职场沟通课》写推广文案,从“为什么学沟通却总吵架?”开始追问:

1.是技巧没学对,还是底层逻辑没理解?

2.哪些沟通场景最让打工人头疼?

3.书里的案例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这些问题自然带出了读者共鸣点,这条朋友圈的互动量是平时的3倍,还有朋友留言:“每条问题都在说我!”

三、三个问题,解所有写作困局

“夏末”提到的“三个元问题”,简直是万能工具包。上次准备项目提案被客户打回,我按书里的方法重新梳理:

1.客户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是什么)

2.现有方案未被采纳是预算问题,还是需求理解偏差?(为什么)

3.如何调整方案既满足需求又控制成本?(怎么办)

用这三个问题重新打磨后,提案不仅通过了,客户还夸:“你们是真的懂我们要什么。”

翻看“夏末”的聊天记录,那句“千言万语堵在笔尖”的描述,像极了曾经的我——敲下第一行字前,总先被“写不好怎么办”吓退。《元写作》没有花里胡哨的技巧,却教会我最朴素的真理:写作不是表演,是用问题搭起与读者的桥。

现在这本书早成了我包里的“写作能量贴”,翻得卷边的书页里,全是被问题点亮的思路。如果你也总在“想写却写不出”的瓶颈期徘徊,或是为工作总结没重点、朋友圈文案没互动、培训课件没反响发愁——不妨把它放进你的案头。它不会教你取巧的捷径,但会给你一把“问题钥匙”,帮你打开文字与人心的通道。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