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时间:2025年6月28日上午
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L
开场时,我在白板上写下“思维训练”四个字,接着讲道:
今天第二课,我们要进行思维训练。上一次我说,胡思乱想是一种能力,强调发散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又不能一味地胡思乱想,我们必须有目的地想,有逻辑地想。
接着我写下“思考”两个字。我说:
思维是一外名词,思考是动词。思考是动词,意味着它是一种动作,而动作必然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完成思考这个动作。这将有助于解决说话与写作有思路的问题,也就是写文章不再为凑字数所烦恼,讲话不再无话可说。
思考二字,我们先来玩一个拆字游戏。
思,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心。在古汉语中,思的上边不是田,而是囟,这个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脑门,是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简单来讲,就是指脑袋。下边的心字,现在还是指心。古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思考是心的功能,所以讲心想事成。现代科学纠正了这个错误认知,思考是大脑的功能。
不过,我们就把思字的上边看成了田字,也非常有意思。田代表什么?田就是土地,过去有一种人叫地主,地主是什么人?是有钱人。所以,田就意味着钱,意味着财富。上面是钱,下面的心,意味着一个人的心被钱所吸引、牵引,思考时,我们的心力会聚焦到某一点。
再看考字。按说文解字,考的愿意是老,后来延伸出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检验、研究、检查,以及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比如:“让我来考考你。”我们不管这些说法,且让我来解读。考的上边是土,跟思的上边是田,同样代表着钱或者财富。当然,它首先就是土。下面的笔画是什么呢?这一撇就是铁撬插好在土里,往下打洞;另外这一横和竖弯勾,就是一把钩子,把洞子里的东西勾出来。你知道考古吧?考古是怎么干的?是不是挖土,把土下面的宝贝挖出来。我们先推测某块土下面有文物,然后就开挖,挖出来证明某段历史,这就是考古。
好了,两个字分别拆解完了,合起来,思考就是把心力聚焦到某个点上,展开探索与求证。这就是思考二字的字面意思。当然,我这种拆字法有点戏说的意味,不是专业的解字法。不过,我们学会这种解字法,还是挺有趣的。
比如这个赢字,如果拆字,你想赢的话,需要什么呢?上边的亡代表灭亡,也就是需要危机意识;中间的口就是口才,是沟通能力;下面的月,表示身体要好,注意:带月字偏旁的字,基本上都是身体器官,如脑、肩膀、脚、腿、肝、肺、胆……再看贝,表示需要本钱;还有右边的凡,就是平凡,代表平常心。具备以上五个条件,你才能赢!
现在回到思考这个问题上来。前面说过,思考是一个动作,也是一个过程。那请问,什么叫思考呢?请记住这个公式:
思考 = 提问 - 回答
思考作为一个过程,我们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寻找答案。这个破折号代表过程。如果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没有提问并寻求答案,那就是胡思乱想,甚至只是感觉焦虑。
这个公式中的破折号也可以视为减号。比如,考试时,一个问答题的分值是10分(我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公式:10-10=0),如果你的答案完全正确,老师就会给你10分。如果你只答对一半(我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公式:10-5=5),老师只给你5分。如果你写不出答案或者完全是错的(我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公式:10-0=10),老师就会给你0分。
我在公式后面写下“消解疑问”四个字,接着说:
思考其实就是“消解疑问”的过程,答案全对,那就是把疑问彻底消解;答案对一半,那就是一知半解;完全不知道答案,那就叫百思不得其解。
我告诉L同学,你现在拿出笔记本,记下“思考 = 提问 - 回答”这个公式,L同学爽快地照着要求记下了公式。
为了活跃气氛,我顺便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个人早上醒来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说:“睁开眼睛。”“这是不对的。你想想,睁开眼睛之前还做了什么?是不是在思考?是不是在提问——现在几点了?我要不要睁开眼睛?因此,以后不要说早上醒来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而是思考。”
接着,为了开拓思维、活跃大脑,我还问了几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杜甫一生到过中国很多地方,比如成都就有他的草堂,请问,他最后死在哪里?(答案是:死经床上)一辆高铁由重庆开往北京需要7个小时,如果行驶3个半小时后停了下来,请问停在哪里?(答案是:停在铁轨上)我们不想让自己是个死脑筋,一定要多掌握一些脑筋急转弯。
好了,我们理解了什么叫思考,以及思考是一个什么过程之后,再来学习问题也就是疑问的类型有哪些?表面上看,疑问可能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就只有三种类型: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我们分别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疑问,究竟在问什么:
我在白板上写下如下内容:
- “是什么”:事实、现象、特征、表现、标准。
- “为什么”:原因、理由。
- “怎么办”:办法、措施、对策。
接着说:是什么就是在问事实、现象、特征、表现、标准。这里面的标准我要多说两句。我们讨论任何问题时,往往都离不开标准。我们总是在面对一个事物时,首先拿自己内心的那个标准去衡量它,符合标准我们就说它好,不符合标准我们就说它不好。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好老师的标准,好学校的标准,好房子的标准,好爸爸的标准,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当然也是大多数人接受的即公认的标准。
为什么就是在问原因,当然,原因也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我们可以把客观原因就当成原因,把主观原因当成理由。理由主要拿来解释行为,原因则拿来解释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怎么办就是在问如何解决问题或者达成目标的方法、措施、对策。
我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没有话说,就提个问题。然后说:我们一定要记住:如果你没有话说,那就提出一个疑问。这个疑问要从别人或者自己刚才说的话里去要找切入点,自己或者别人说的任何一句话,你都可以针对那句话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办的疑问。
L同学说,我明白了,以后我跟同学聊天的时候,如果没有话说,我就提问。我把这句话记到笔记本上。(L同学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好了,要今天要讲的知识点就到这个地方,接下来,你开始练习。我的要求是,你用一个词汇来分别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类型各提出三个疑问,只需提问,不需要答案。因为你喜欢军事话题,那你就拿“武器”来提问吧。
花了10分钟的时间,L同学写下了以下与“武器”相关的提问:
歼-20为什么是最强的五代隐身战机?
为什么歼-20不上舰了?
辽宁舰上为什么不搭载歼-35?
韩国KF-21造不出内置弹仓,怎么办呢?
美国有FA-18和F35C等规载机,我军主力是四代机歼-15,打不过它们怎么办呢?
歼-16的机炮隐藏不了,怎么办呢?
以上分别是三个“为什么”的问句和三个“怎么办”的问句。在我的启发引导下,L同学又写出了以下三个“是什么”的问句:
什么是隐身战机?
最好的隐身战机的标准是什么?
四代机和五代机的区别是什么?
针对L同学所写出来的疑问,我说:
你现在写这些疑问,虽然都是围绕着隐形战斗机来写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跳跃的、分散的,而没有按逻辑顺序构成一个整体。其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者之间,是可以是连续的、有关联的,可以有机以构成一个整体。比如,我们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提出是什么:我得的是什么病?接着提出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得这么个病?最后提出怎么办:怎么治疗这个病?
最后我让L同学按照我上面的要求,提出了三个有关联的疑问:什么是隐身战机?歼-20为什么是最强的五代隐身战机?怎么发展中国的下一代隐身战机?他展开了5分钟的演讲。
我总结:今天咱们学会了超有用的思维方法 ——理解了什么叫思考, 就是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提问,然后找答案消解疑问!以后遇到不管是战机问题,还是生活里的事儿,都能用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