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7-11 11:43:18
3366 字 · 35 阅 · 0 评 · 0 赞

mmexport1752204614530

文/樊荣强

训练 “展开说说” 的逻辑思维,本质是培养 “结构化表达”“因果推导”“分层论证” 的能力。以下是 8 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从 “工具辅助” 到 “场景实践”,覆盖不同训练阶段,帮你逐步建立清晰的逻辑链条:

一、框架先行法:用 “预制模板” 搭建逻辑骨架

逻辑混乱的核心是 “没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先掌握几个通用的逻辑框架,像给思维 “搭脚手架”,再填充内容就不容易跑偏。

常用框架:

1.总 - 分 - 总:先亮核心观点(总)→ 分 2-3 个维度展开(分,每个维度用 “观点 + 例子” 支撑)→ 总结升华(总)。

▶ 例:聊 “为什么坚持运动”——

总:运动是性价比最高的自我投资。

分:① 生理上:增强免疫力,去年坚持跑步后感冒少了;② 心理上:缓解压力,加班后跑 5 公里能理清思路。

总:所以运动不仅是健身,更是给生活 “充电” 的方式。

2.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适合解释现象、概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 例:聊 “碎片化学习”——

是什么:利用碎片时间(如通勤、排队)学零散知识(如背单词、看短科普)。

为什么:现代人时间碎片化,能提高时间利用率,但缺点是知识难成体系。

怎么办:碎片化输入后,每天花 10 分钟用思维导图串联成网(如把 “心理学效应” 按 “应用场景” 分类)。

3.PREP 法则(观点 - 理由 - 例证 - 观点):适合短对话、即兴发言。

▶ 例:被问 “你觉得线上办公效率高吗?”——

观点:我觉得对自律的人效率更高。

理由:省去通勤时间,且能自主安排节奏。

例证:我上周居家办公,上午专注写方案(没人打扰),下午开线上会,比在公司节省 2 小时。

观点:但前提是能管好自己,避免拖延。

练习方式:每天选一个日常话题(如 “喜欢的季节”“讨厌的习惯”),用上述框架写 300 字短文,强迫自己按 “框架顺序” 表达。

二、拆解模仿法:从 “优秀案例” 中提炼逻辑链条

逻辑思维可以通过 “模仿” 建立 —— 分析别人如何把一个观点说清楚,拆解其 “论点 - 论据 - 衔接方式”,再套用自己的话题。

具体步骤:

1.选素材:找逻辑清晰的内容(如 TED 演讲、短评文章、辩论赛片段),避免太口语化或太晦涩的。

2.拆解结构:用表格列出 “每部分的核心意思”“用什么例子 / 数据支撑”“上下部分如何衔接(用了什么关联词)”。

▶ 例:拆解一段关于 “读书不必追求读完” 的短评:

按这样的逻辑拆解:部分-核心意思-论据 / 例子-衔接词

开头:读书不必强求 “读完”-很多人有个误区…

中间 1:书的价值不在 “完整性”-比如《论语》没人逐字读完,但 “三人行必有我师” 足够受益-为什么?因为…

中间 2:关键是 “抓核心,为我所用”-读工具书时,直接查 “解决当前问题的章节” 更高效-所以…

结尾:读书是 “选菜” 而非 “吞菜单”-总之…

3.模仿改写:用同样的结构,换一个话题(如 “追剧不必追完”“买东西不必囤货”),写一段自己的表达。

三、因果链训练:用 “5Why 法” 深挖逻辑层次

“展开说说” 常犯的错误是 “只说表面,没挖深层”。5Why 法通过 “连续追问为什么”,帮你找到问题的根源,让逻辑更有深度。

操作方式:对一个现象 / 观点,连续问 5 个 “为什么”,直到触及核心原因;再从核心原因反推 “怎么办”,形成完整的 “因 - 果 - 解” 链条。

▶ 例:聊 “年轻人熬夜多”——

为什么年轻人熬夜?→ 因为晚上想玩手机。

为什么晚上非要玩手机?→ 因为白天没时间,觉得 “晚上是自己的时间”。

为什么白天没时间?→ 工作 / 学习太忙,被安排得很满。

为什么觉得 “晚上必须自己掌控”?→ 怕失去 “自主感”,白天被动做事,晚上想 “补偿自己”。

为什么需要这种 “补偿”?→ 现代生活压力大,“熬夜自由” 成了低成本的情绪出口。

反推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 “白天留 10 分钟做小事(如听首歌)” 满足自主感,减少晚上的 “补偿性熬夜”。

练习场景:每天选一个社会现象(如 “外卖越来越火”“宠物经济兴起”),用 5Why 法写因果链,再总结成一段有层次的表达。

四、思维导图法:可视化逻辑关系

当大脑里的想法杂乱时,用思维导图把 “核心观点 - 分论点 - 支撑细节” 画出来,能直观看到逻辑漏洞(如某点没有论据、分论点重复)。

操作步骤:

1.中心写核心观点(如 “我喜欢的城市:成都”)。

2.分支画分论点(如 “美食多”“节奏慢”“文化氛围浓”)。

3.每个分论点再画子分支(支撑细节:如 “美食多”→ 火锅、串串、冒菜;“节奏慢”→ 街头茶馆多,本地人常晒太阳喝茶)。

4.检查:分论点是否有重叠(如 “美食多” 和 “吃货天堂” 重复)?是否有遗漏(如 “交通便利”)?细节是否能支撑分论点?

进阶练习:画完后,尝试 “按图说话”—— 看着思维导图,用口语把内容串起来,过程中去掉 “然后”“嗯…” 等冗余词,用 “首先”“其次”“比如” 衔接。

五、“反向纠错” 法:从逻辑错误中学习

刻意识别 “逻辑断裂、重复、跳跃” 的案例,反向强化自己的逻辑敏感。

具体做法:

1.找一段逻辑差的表达(如自己之前的发言录音、网上的 “废话文学”)。

2.标出错误:是 “没有分点”?“因果不成立”?“细节冗余”?

3.改写优化:用框架法重新组织内容。

▶ 例:原表达(逻辑混乱):“我觉得旅行挺好的,上次去西安,兵马俑很壮观,住的酒店早餐不错,对了,那边的面条也好吃,反正比待在家里有意思。”

错误:没有核心观点,细节零散,没有逻辑链。

优化后(总 - 分 - 总):“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差异’。比如去西安,历史感(兵马俑)和烟火气(面条、早市)结合,让我看到和自己生活的城市完全不同的样子;而住酒店、逛小巷的细节,更让这种‘差异’变得具体。所以旅行不只是去景点,更是感受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六、“分点表达” 刻意训练:用 “数字 + 连接词” 强化条理

日常说话时,刻意用 “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最后”“从 A 角度看… 从 B 角度看…” 等方式分点,强迫大脑 “按顺序输出”。

练习场景:

和朋友聊天时,被问 “周末去哪玩了”,不说 “就随便逛了逛,吃了饭,看了电影”,而是说:“周末去了趟老街,做了三件事:第一,逛了手工小店,买了个陶瓷杯;第二,吃了巷子里的老字号馄饨,味道很正宗;第三,傍晚在河边散步,看到很多人钓鱼,挺悠闲的。”

工作中汇报时,用 “今天的会议有两个结论:1. … 2. … 后续需要做三件事:①…②…③…”

关键:分点时,确保每个点 “不交叉、不重复”,且围绕同一个核心(比如 “周末做了什么” 的核心是 “行程”,别突然跳到 “天气不好”)。

七、“给别人讲明白” 法:输出倒逼逻辑清晰

“自己懂” 和 “能让别人懂” 是两回事。把一个复杂概念 / 观点讲给 “外行人” 听,能暴露逻辑漏洞(比如跳过了对方不懂的前提、因果关系没说透)。

操作方式:

1.选一个你熟悉的领域(如 “摄影”“编程”“历史”),挑一个知识点(如 “为什么拍人像要用大光圈”“唐朝为什么强大”)。

2.试着讲给 “完全不懂的人”(如长辈、小孩),过程中记录对方的疑问(如 “大光圈是什么?”“唐朝的强大体现在哪?”)。

3.针对疑问,补充 “前提解释” 和 “具体例子”,重新组织语言再讲一遍。

▶ 例:给长辈讲 “为什么手机需要清理内存”——

第一次讲:“内存满了手机会慢。”(对方可能不懂 “内存” 是什么)

优化后:“手机内存就像家里的柜子,东西堆太多(比如没用的照片、后台程序),找东西就慢了。清理内存就是把柜子里的垃圾扔掉,手机反应就快了 —— 就像你整理完衣柜,找衣服也方便,对吧?”

八、“写短评” 积累法:从文字逻辑迁移到口语逻辑

文字比口语更 “容错率低”,写的时候能反复修改,先练 “书面逻辑”,再转化为 “口语逻辑” 会更轻松。

练习方式:

每天花 10 分钟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短评,话题可以是:

看过的视频 / 文章(如 “《流浪地球》的特效好在哪”)

生活小事(如 “为什么不建议用保温杯装牛奶”)

观点表达(如 “该不该为了高薪做不喜欢的工作”)

写时要求:① 有一个明确的核心观点;② 至少有 1 个具体例子 / 理由支撑;③ 用 “首先”“因此” 等词衔接;④ 读完后,能让人清楚 “你想说什么”。

写熟后,把短评 “念出来”,调整成口语化的表达(去掉书面语,增加自然的停顿),逐步实现 “写得清→说得清”。

核心原则:逻辑思维是 “刻意练习” 的结果

以上方法的关键不是 “选哪个”,而是 “每天做一点”—— 比如每天用 10 分钟画思维导图、分点说一件事、写一段短评。坚持 2-3 周,会明显感觉到:开口前会下意识想 “我要先说什么”,说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 “这里跳了”“那里没说透”,最终形成 “先梳理逻辑,再自然表达” 的习惯。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