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7-23 23:04:14
1058 字 · 14 阅 · 0 评 · 0 赞

downloadImg (5)

文/吴一爱

樊荣强在《神经——元思维:问与答的思考及表达智慧》一书中提出的“思考 = 提问 - 回答”,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人类思维的迷雾。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实则戳中了多数人“想不清、说不明、写不出”的痛点,为我们理解思考的本质提供了全新视角。

长久以来,思考对普通人而言更像一种模糊的“感觉”。日本学者外山滋比古在《思考的整理术》中承认人们对“思考”的含义一知半解,却始终未给出明确答案;美国学者拉吉罗虽定义思考是“探求答案的心理活动”,却未深入拆解其核心机制。而樊荣强的公式直击要害:思考的本质,就是先提出疑问,再追寻答案的过程——就像解数学题,先明确“问什么”,再一步步推导“答什么”。

这个定义的妙处,在于它让抽象的思考变得可操作。当我们把思考看作“提问 - 回答”的循环,就像给思维装上了指南针。比如学生写作文时卡壳,根源往往不是“没素材”,而是不会针对主题提出“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职场人汇报工作逻辑混乱,多是因为没厘清“要解决什么疑问”“该用什么答案回应”。公式化的表达让思考有了清晰路径:先锚定核心疑问,再围绕疑问拆解答案,如同给散落的珍珠穿上线,自然条理分明。

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个定义打破了“思考是少数人的天赋”的偏见。书中提到,艺术家创作时的每一次雕琢,都是在问“这样做会更好吗”;普通人聊天时的你问我答,本质上也是“提问 - 回答”的互动。这意味着,无论天赋高低,只要掌握“提问 - 回答”的节奏,就能提升思考质量。就像演讲时若陷入沉默,不妨试着自问“听众现在最想知道什么”,答案自然会浮现。

对比市面上流行的思维工具,这个公式更具普适性。金字塔原理强调“疑问 / 回答式对话”,却止步于表达逻辑;思维导图注重发散,却常让人陷入“不知从何发散”的困境。而“思考 = 提问 - 回答”既包含了提问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又明确了回答的目标,从起点到终点形成闭环。

对学生而言,它能解决“作文没思路凑字数”的难题——先列出对主题的疑问,再逐个解答,文章骨架自现;对职场人来说,它能让汇报更精准——先明确“老板想知道什么”,再组织答案,避免废话连篇;对每个渴望提升表达的人,它都是一剂良药:想清楚“要问什么”,才能说清楚“要答什么”。

合上书页,忽然明白:多数人不是不会思考,而是没掌握思考的“心法”。《神经》中的这个公式,就像给思维制定了运行规则,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按图索骥,让思考有迹可循。如果你也常陷入“想不透、说不出”的困境,这本书或许能让你豁然开朗——毕竟,当思考变成可拆解的“提问 - 回答”,清晰与深刻便不再遥远。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