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中的基石投资者是指在上市公司 新股发行中,承诺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通常为6至12个月)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上市起到稳定股价、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含义
基石投资者一般是大型专业机构投资者、主权财富基金、企业投资者等,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 。他们与发行人签订协议,在公司上市时按发行价格认购一定金额的股票,并接受一定期限的锁定期限制。
根据港交所的相关规定,基石投资者必须在上市公司股份在联交所开始买卖之前悉数支付其股份款项。这意味着基石投资者需在股票上市交易前,按最终IPO发行价完成全额支付。
购买股票的股价
基石投资者购买股票的价格与公开发售时其他投资者的认购价格是一样的,即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 该发行价格通常是在路演询价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认购意向,由发行方、保荐人(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基石投资者等多方协商确定。
参与方式
- 前期沟通:在公司启动上市流程后,保荐人会与潜在的基石投资者进行接触,介绍公司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信息,邀请其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
- 签订协议:若基石投资者对公司感兴趣并认可公司价值,双方会签订基石投资协议,明确认购金额、锁定期、投资者权益等条款。
操作流程
1. 尽职调查:基石投资者在签订协议前,会对发行人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力、管理层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投资风险和潜在回报。
2. 确定认购金额:根据尽职调查结果以及自身的投资策略和资金状况,基石投资者确定拟认购的股票金额 。认购金额通常较大,可能占公司此次发行股份的一定比例。
3. 缴纳认购款项:在公司上市发行过程中,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基石投资者将认购款项支付给指定的收款账户。
4. 股票分配与锁定期:公司完成上市后,基石投资者获得相应数量的股票。在锁定期内,基石投资者不得出售或转让这些股票,以稳定股价。锁定期结束后,基石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决策和市场情况,自由处置持有的股票。
基石投资者的引入可以增强市场对公司股票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认购,同时也能为公司上市后的股价稳定提供一定支撑。但对于基石投资者来说,也需要承担锁定期内股价波动的风险。
基石投资者在IPO的占股比例
港股中基石投资者所认购股票占IPO融资的比例并无固定标准,通常在25%-40%能较好地平衡各方关系。但实际情况会因项目而异,近年来该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根据IT桔子统计,2024年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基石轮投资额占IPO募资额的比例平均值为46%。部分热门项目该比例会更高,如宁德时代港股IPO基石投资者认购额占比约66%,海天味业H股IPO基石投资者认购份额约占总发售股份的50%。也有一些项目占比较低,如江苏南京的制药公司“盛禾生物”2024年IPO时,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仅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