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7-27 23:05:24
1067 字 · 15 阅 · 0 评 · 0 赞

mmexport74474b43627ede7d53e4c2dd8a856e69_1753501005291

文/马永艾

每天刷手机、听报告、听材料,虽然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可真正能帮我们理清头绪、解决问题的却少得可怜。樊荣强在《神经——元思维:问与答的思考及表达智慧》一书里,用“思考=提问-回答”这个简单公式,戳破了“想不明白”的迷雾。尤其是书中《1.4 思考的价值》这一章,把思考的力量讲得透彻又实在,让人读完就想立刻拿起笔开始“提问-回答”思考的价值:

首先,体现在“思考致富”

这里的“致富”并非仅指财富积累,更涵盖认知升级与能力跃迁。

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曾说:“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就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无论是创业者打磨商业模式,还是职场人突破瓶颈,思考深度直接决定成就高度。

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中强调的“意念与欲望”,本质上也是引导人们通过系统性思考锚定目标、拆解路径。

《神经》提出的“问答思维”,正是让思考落地的工具——通过持续“提问-回答”,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让“想”真正服务于“做”。

其次,能帮我们完善心智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点明了思考对心智成熟的重要性。

缺乏思考能力的人,易被情绪裹挟,面对困境时怨天尤人;而善于思考者,能理性拆解问题,在反思中修正行为。

《神经》强调“批判性思维”,并非教人挑剔,而是培养“对思考的思考”——审视自身认知的盲区、逻辑的漏洞,从而跳出偏见与狭隘。这种自我迭代的能力,正是心智完善的核心。

再者,思考能改进学习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警示,在今天依然适用。很多人读了万卷书却依旧迷茫,根源在于“只输入不加工”。

《神经》提出“带着问题读书”,即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追问,从知识中萃取对自己有用的答案。这种“靶向学习”法,能让信息转化为认知,让经验升华为智慧。正如书中所言,阅读的终极目的不是记住内容,而是通过作者的思路,激活自己的思考。

最后,思考有助于成就事业

大前研一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逻辑思考力,而逻辑思考力源于对“因果链”的拆解。无论是管理团队、拓展人脉还是攻克难题,都需要通过思考找到关键变量。

《神经》中的“钻石法则”“问题链思维”,正是为复杂问题提供的思考框架——从混沌中提炼核心疑问,再以结构化的“问答”逐步推进,最终形成清晰的行动方案。

特别让人喜欢的是,《神经》没把思考说得玄乎其玄,而是变成了人人能上手的“提问-回答”游戏。不管是想摆脱工作中的“瞎忙”,还是想让说话、写东西更有条理,甚至只是想活得明白点,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把问题想清楚,并没那么难。毕竟,人和人的差距,说到底就是会不会“好好思考”的差距。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