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艾理
樊荣强对演讲的剖析直击本质,他在《神经——元思维:问与答的思考及表达智慧》第一章“思考的运用”中,提出的“演讲即自问自答”理念,不仅揭开了演讲的底层逻辑,更打破了“演讲靠天赋”的迷思,让普通人也能通过可操作的方法,从“上台就紧张”蜕变为“从容表达”。
樊荣强认为:多数人平时聊天自如,上台却语无伦次,根源在于场景的本质差异。日常对话是“你问我答”的互动模式,天然有思路引领;而演讲是独自面对听众的“自问自答”,需要主动构建问题链。书中以《鲁豫有约》为例生动说明:主持人的提问实则在帮嘉宾完成思路引导,而独自演讲时,就要学会给自己当“隐形主持人”,用连续的自我提问牵引话语流动。
“钻石法则”的提出为演讲提供了结构化工具。这个以“三段论 + 三点式”为核心的框架,让演讲者能快速搭建表达骨架:开头明确主题,主体用一个、两个或三个甚至更多“立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类型的疑问句)展开,结尾总结升华。樊荣强强调,这不是刻板的套路,而是贴合人类思维规律的“密码”。许多人演讲时思路混乱,正是因为没掌握这种“密码”,任由思绪随机跳跃。
书中对“逻辑混乱”与“无话可说”两大痛点的破解尤为实用。针对逻辑问题,樊荣强指出,演讲需像“理线团”般梳理思路——将立体的想法转化为线性的表达,而“问答思维”就是最好的理线工具。比如讲“读书的意义”,可通过“读书能带来什么改变(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改变至关重要(为什么)”“如何养成读书习惯(怎么办)”的疑问链,让内容层层递进。
对于“无话可说”,樊荣强的解决方案是“持续提问”。就像即兴演讲时抽到关键词,可先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再问“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继而追问“该如何应对”(怎么办),每个问题的答案都能自然延伸出内容。书中提到的一分钟即兴演讲练习,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员在短时间内打开思路。
更具价值的是对“紧张情绪”的重新解读。樊荣强认为,演讲紧张多源于“思路断裂恐惧”——担心大脑空白时的尴尬。而“问答思维”能建立“问题安全网”:即使某部分卡壳,也可通过延续前边的话语提问,或者围绕主题提出新的疑问重新启动思路。这种“以问救场”的意识,能极大缓解心理压力。
无论是学生的求职面试、职场人的汇报演示,还是创业者的路演宣讲、公务员的座谈发言,《神经》中的演讲智慧都极具指导意义。它让我们明白:演讲的核心不是表现技巧,而是思考的清晰度。当你掌握“自问自答”的节奏,上台时便会多一份底气——因为你握住的,是让表达从混乱到有序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