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8-19 07:09:45
2527 字 · 42 阅 · 0 评 · 0 赞

写关于掌握底层逻辑的文章 (3)

文/樊荣强

我想写一个系列文章。挑选150个词儿,按照钻石法则的模式分别去写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通过这150个词的解读,能够让读者掌握这个世界的最主要的底层逻辑。不求全面,只求主要的底层逻辑。换个说法,也就是让读者通过阅读这150篇文章,掌握这150个词汇,就变成一个通晓世事,领悟社会人心的一个聪明人。

以下是150个词汇按15个类别归类的结果,每个类别包含10个词汇,覆盖认知、人性、社会、行动等核心领域,兼顾底层逻辑的系统性与颗粒度:

1. 认知本质类

- 本质(现象背后的核心属性)

- 规律(事物重复出现的必然联系)

- 因果(事件间的依存与推导关系)

- 抽象(从具体中提炼共性的思维过程)

- 模型(简化现实的认知工具)

- 维度(认知事物的视角与层次)

- 悖论(看似矛盾却成立的逻辑现象)

- 直觉(未经推理的直接判断能力)

- 归因(对事件原因的解释倾向)

- 真相(符合客观事实的本质信息)

2. 人性本能类

- 趋利(追求收益的原始驱动力)

- 避害(规避风险的本能反应)

- 欲望(未被满足的需求与渴望)

- 恐惧(对威胁的应激性情绪)

- 认同(渴望被接纳的心理需求)

- 嫉妒(对他人优势的不平衡感)

- 自恋(自我价值感的过度放大)

- 共情(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 安全感(对稳定环境的心理依赖)

- 意义感(对存在价值的追求)

3. 心理规律类

- 偏见(先入为主的判断倾向)

- 从众(跟随群体的心理惯性)

- 锚定(被初始信息绑定的判断偏差)

- 损失厌恶(对失去的敏感度高于获得)

- 稀缺(资源不足引发的心理聚焦)

- 侥幸(低估风险的乐观偏差)

- 拖延(逃避痛苦的即时满足倾向)

- 认知失调(信念与行为冲突的调整)

- 归因偏差(对自身与他人的双重标准)

- 愧疚(行为与道德冲突的情绪反应)

4. 社会结构类

- 规则(社会运转的契约框架)

- 权力(影响他人的能力与资源)

- 阶层(资源占有差异形成的层级)

- 法律(社会规范的刚性约束)

- 道德(社会共识的柔性约束)

- 圈子(利益与认同的共同体)

- 人情(熟人社会的隐性契约)

- 面子(社会评价中的自我形象)

- 共识(群体认可的共同认知)

- 舆论(群体意见的聚合与传播)

5. 关系互动类

- 利益(资源交换的核心驱动力)

- 信任(降低合作成本的基石)

- 合作(共赢的基础模式)

- 博弈(利益冲突中的策略选择)

- 沟通(信息与情感的传递反馈)

- 倾听(理解他人表达的能力)

- 妥协(为共识放弃部分诉求)

- 默契(无需言语的相互理解)

- 亏欠感(接受付出后的心理负债)

- 和解(冲突后的关系修复)

6. 价值交换类

- 价值(事物的有用性与稀缺性)

- 需求(未被满足的欲望与诉求)

- 供给(满足需求的资源与能力)

- 交换(资源与价值的对等流动)

- 成本(达成目标的所有付出)

-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 公平(分配与权利的平衡感知)

- 稀缺性(价值的核心来源)

- 性价比(收益与成本的最优比)

- 代价(获得收益必须承受的损失)

7. 行动实践类

- 选择(资源有限时的取舍逻辑)

- 目标(行动的方向与终点)

- 策略(达成目标的路径设计)

- 执行(将想法转化为结果的过程)

- 复盘(从结果中学习的闭环)

- 专注(聚焦核心目标的能力)

- 取舍(放弃部分以获得更重要事物)

- 积累(微小行动的长期复利)

- 行动(改变现状的具体实践)

- 试错(通过犯错探索正确路径)

8. 系统运转类

- 系统(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整体)

- 连接(要素间的互动与关联)

- 平衡(系统稳定的核心状态)

- 冲突(系统内要素的矛盾)

- 依存(要素间的相互需要)

- 层级(系统的结构秩序)

- 边界(系统与外部的区分)

- 核心(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 循环(系统资源的再生机制)

- 演化(系统随时间的发展变化)

9. 世界规律类

- 熵增(无序化的自然趋势)

- 守恒(能量/价值的平衡规律)

- 变量(影响结果的动态因素)

- 阈值(突破临界点才会质变)

- 反馈(行为与结果的循环影响)

- 惯性(事物保持原有状态的倾向)

- 临界点(事物性质质变的边界)

- 均值回归(极端状态向平均趋近)

- 蝴蝶效应(微小变化引发连锁反应)

-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10. 经验理论类

- 经验(实践中积累的感性认知)

- 理论(系统化的理性知识框架)

- 实证(用事实验证理论的方法)

- 归纳(从个别提炼共性的推理)

- 演绎(从普遍推导个别的推理)

- 假设(待验证的理论猜想)

- 范式(某领域的主流理论框架)

- 案例(具体情境中的经验载体)

- 碎片化(信息零散不系统的状态)

- 权威性(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

11. 个体成长类

- 认知(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 心智(个体的思维模式与心理状态)

- 习惯(长期重复的自动化行为)

- 觉察(对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 反思(对自身行为的复盘修正)

- 突破(打破固有局限的成长节点)

- 短板(自身能力中的薄弱环节)

- 潜能(未被充分开发的潜在能力)

- 韧性(面对挫折的恢复适应力)

- 自律(主动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

12. 资源能量类

- 资源(系统运转的基础要素)

- 能量(驱动系统运转的动力)

- 信息(系统内传递的信号与内容)

- 网络(节点间的连接与影响)

- 信息差(认知不对称带来的优势)

- 冗余(系统应对风险的缓冲设计)

- 外部性(系统对外部的影响)

- 媒介(信息传播的载体与工具)

- 过滤(对信息的筛选与取舍)

- 编码(将想法转化为可传播形式)

13. 选择决策类

- 概率(不确定性中的大概率趋势)

- 风险(行动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

- 机会(潜在收益的窗口期)

- 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方向)

- 定位(在系统中找到自身位置)

- 杠杆(用小投入撬动大成果的工具)

- 试探(通过间接行为了解对方态度)

- 路径依赖(过去选择对未来的影响)

- 幸存者偏差(只关注存活案例的偏差)

- 破窗效应(不良现象引发更多不良行为)

14. 变化适应类

- 变化(系统的动态特性)

- 适应(系统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

- 迭代(渐进式进化的底层逻辑)

- 演化(系统随时间的发展变化)

- 冲突升级(矛盾从轻微向激烈发展)

- 代偿(某方面不足由其他方面弥补)

- 异化(人与自身/社会的背离)

- 内卷(无效竞争的内耗状态)

- 边际效应(连续投入的收益递减)

- 可持续(长期存续的平衡状态)

15. 复杂简单类

- 复杂性(系统要素多、关系复杂的特性)

- 简单性(复杂系统的底层极简逻辑)

- 效率(系统运转的投入产出比)

- 协同(多方配合的增效逻辑)

- 循环(系统资源的再生机制)

- 解码(理解信息含义的过程)

- 共鸣(信息引发的情感认知契合)

- 距离(关系中物理与心理的间隔)

- 回报(对他人付出的回应与补偿)

- 谣言(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

每个类别聚焦一个维度的底层逻辑,词汇间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拆解,可帮助读者构建全面且深入的认知框架。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