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8-20 04:58:25
1299 字 · 46 阅 · 0 评 · 0 赞

写关于掌握底层逻辑的文章 (8)

文/樊荣强

职场中,有人纠结“报表没做好”的细节,有人关注“目标是否合理”的方向;商场上,有人死磕“价格战”的输赢,有人深耕“用户需求”的本质。这种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与深度,就是“维度”。

一、分析问题时维度究竟指的是什么

维度是认知事物的视角与层次,是观察问题的“坐标系”,既包括横向的不同角度,也包括纵向的深浅层次。

横向维度是看待问题的多元角度。分析“职场人际关系紧张”,可从“沟通方式”(表达维度)、“利益分配”(利益维度)、“角色定位”(权责维度)切入;商场中分析“产品滞销”,可从“用户需求匹配度”(需求维度)、“渠道触达效率”(渠道维度)、“竞品差异化”(竞争维度)拆解。

纵向维度是认知的深浅层次。像剥洋葱一样,表层维度是“现象描述”,如“团队执行力差”;中层维度是“流程问题”,如“分工模糊”;深层维度是“机制问题”,如“目标对齐缺失”。个人成长中,“没坚持运动”是表层,“习惯方法不对”是中层,“健康价值认知不足”是深层。

维度的核心,是帮我们在复杂中找到“认知锚点”,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

二、为什么我们总是选错了维度

维度像认知的“坐标轴”,选对了维度,复杂问题会变得清晰;选错了维度,再努力也可能南辕北辙。选错维度源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表层依赖”,习惯停留在易感知的维度。职场中,员工常把“项目失败”归为“加班不够”(执行维度),忽略“目标脱离市场”(战略维度);商场上,商家总觉得“销量差”是“宣传不到位”(营销维度),却没看到“产品没解决真需求”(价值维度)。

其次是“路径依赖”,用熟悉维度套所有问题。擅长“细节把控”的人,就用“流程完美度”衡量所有项目,忽略“方向对错”;习惯“价格竞争”的商家,把所有问题归为“定价太高”,陷入“低价死循环”。

最后是“关联缺失”,忽略维度间的相互影响。个人成长只关注“努力时长”(时间维度),不考虑“方法效率”(策略维度);团队管理只抓“考核制度”(规则维度),忽视“信任氛围”(情感维度),导致制度空转。

三、怎么正确地选择维度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选对维度,而选对维度需要“分层拆解”和“优先级排序”的思维。

第一步,拆“核心矛盾”,找“本质维度”。职场“团队低效”先区分“不想做”(动力维度:激励、认同)还是“不会做”(能力维度:培训、流程);商场“用户流失”先看是“产品价值不足”(核心维度)还是“服务体验差”(衍生维度),避免本末倒置。

第二步,用“关联视角”拓展维度边界。个人成长不能只看“努力”(行动维度),还要结合“方向”(战略维度)和“环境”(资源维度)——就像爬楼,既要“用力爬”(执行),也要确认“楼对不对”(方向),有没有“电梯可用”(资源)。

第三步,按“影响权重”排序优先级。解决问题先抓“高杠杆维度”:团队管理中,“目标共识”(顶层维度)比“打卡制度”(基础维度)更重要;产品运营中,“用户需求匹配”(核心维度)比“包装设计”(表层维度)影响更大。

维度没有绝对对错,但有“适配与否”。就像看地图,既要“路线细节”(微观),也要“目的地方向”(宏观)。选对维度,认知才能从“盲人摸象”升级为“全景透视”,让努力真正“击中要害”。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