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8-20 05:27:57
1328 字 · 52 阅 · 0 评 · 0 赞

写关于掌握底层逻辑的文章 (3)

文/樊荣强

信徒说:“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有人问:“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这个问题很刁钻,无论能与不能,都否定了“全知全能”的前提。这就是传说中的“悖论”。​

一、悖论究竟指的是什么​

悖论是表面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两个对立结论,且都能自圆其说的逻辑现象。

历史上有许多经典悖论流传至今。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格拉的“学费悖论”最为著名:他教学生打官司,约定“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学费”。可学生毕业后一直不打官司,普罗塔格拉起诉索要学费——若老师胜诉,按判决学生该付学费,可按约定学生没打赢官司不该付;若学生胜诉,按判决不该付学费,可按约定学生打赢了官司该付学费,双方陷入循环矛盾。​

春秋时期邓析的“死尸悖论”也很典型:富人想买回溺水身亡的亲人尸体,打捞者漫天要价,邓析劝富人“别急,他不卖你卖给谁”;又劝打捞者“别急,他不买你的买谁的”,双方都被“别急”的逻辑困住。​

老子在《道德经》中留下了诸多充满悖论的哲思,为我们理解这一逻辑现象提供了深厚的东方视角。“物壮则老”便是经典——事物发展到强盛极致,反而会走向衰老灭亡,“壮”本应是“存续”的前提,却成了“消亡”的诱因。

二、为什么我们总会陷入悖论​

陷入悖论,具体可归结为三个原因:

一是线性思维的惯性依赖。我们总习惯用“非黑即白”的单一逻辑看问题,忽略事物的复杂性。商场上,有人坚信“降价=销量增长”的线性公式,却没意识到当产品进入高端市场,降价反而会削弱品牌价值,导致“降价→信任下降→销量下滑”的反效果。

二是固有认知的路径锁定。长期形成的经验会变成思维枷锁,让我们难以跳出既定框架。比如老员工总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判断新问题,面对市场变化仍坚持“老方法”,结果陷入“经验有效”与“现实失效”的悖论。

三是系统关联的认知盲区。复杂问题往往涉及多因素联动,只看局部容易陷入矛盾。团队管理中,只强调“制度严格”,忽视“人文关怀”的配套作用,反而出现“管得越严效率越低”的矛盾;这正契合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警示:过度干预(看似在解决问题)反而会扰乱系统,看似“不作为”的适度放任,实则是维持平衡的智慧,这种“为”与“不为”的悖论,正是系统思维的缺失所致。

三、如何让别人陷入悖论​

让对方陷入悖论,本质是通过逻辑设计制造“两难困境”,迫使对方在对立选项中自相矛盾。

首先,设置“自指性陷阱”。模仿理发师悖论逻辑,用对方规则反套自身。职场谈判中,若对方坚持“所有方案必须经领导审批”,可追问“你这个审批规则是否需要领导审批?”若需要,规则本身无效;若不需要,又违背“所有方案”前提,形成逻辑循环。

其次,构建“双重标准闭环”。像邓析那样用两套标准约束对方。商场议价时,对卖家强调“不降价就会丢单”,对买家暗示“不买就没货”,让双方都觉得“妥协吃亏,不妥协也吃亏”,被矛盾逻辑牵制。

最后,制造“前提冲突”。借鉴学费悖论,在约定中埋矛盾条件。合作谈判时可约定“项目盈利后付定金,而盈利标准由我方认定”,后续既能以“未达标准”拒付,又可主张“因未付定金导致未盈利”,形成闭环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巧更适合识破诡辩而非主动攻击,真正的沟通应追求共识。但了解悖论构造逻辑,能让我们在谈判中更敏锐地防范陷阱,从而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