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8-21 04:07:58
1282 字 · 15 阅 · 0 评 · 0 赞

写关于掌握底层逻辑的文章 (8)

文/樊荣强

项目失败时,有人第一反应是“运气差”;同事升职了,你暗自觉得“肯定靠关系”;减肥没效果,脱口而出“这方法根本没用”……我们每天都在给发生的事情找原因,这种不自觉的解释习惯就是“归因”。

一、归因究竟指的是什么

归因是人们对事件结果背后原因的解释倾向,是大脑自动给“为什么”找答案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常陷入错误归因的陷阱。

职场里,有人把任务搞砸归咎于“同事不配合”,却忽略自己前期沟通模糊、分工混乱;有人看到别人晋升,就认定是“会拍马屁”,看不见对方默默积累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魄力。商场上,小餐馆老板把顾客减少怪“外卖抢生意”,却没发现自己的菜品半年没更新、服务越来越敷衍;创业者把融资失败归为“投资人没眼光”,回避商业模式本身的硬伤。个人成长中,“减肥没成功是因为没时间运动”“学习没效果是老师讲得差”,这些看似合理的解释,其实都是只挑对自己有利的理由,回避了真正的问题——优先级管理混乱、学习方法不对。

这些错误的核心,正如心理学规律揭示的:人们总习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用熟悉的逻辑解释问题,却离真相越来越远。

二、为什么一定要避免错误归因

归因像一把无形的尺子,悄悄丈量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用对了能帮我们看清问题,用错了就会陷入认知的迷雾。错误归因看似只是“找错原因”,实则会让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从成长角度看,错误归因会让人错过真正的提升机会。职场中若总把失败归为“外部因素”,就不会反思自己的规划能力、沟通技巧;个人成长中若把不足都怪“客观条件”,就永远找不到改变的突破口。就像有人年年喊“要自律”,却总把“做不到”归为“太忙”,从不调整时间管理方式,自然年年原地踏步。

从决策质量看,错误归因会导致策略持续失效。商场上,若把产品滞销简单归为“宣传不够”,持续砸钱做广告而不优化产品,只会越亏越多;管理者若把团队低效归为“员工不努力”,只靠罚款施压而不改善流程,团队只会越来越涣散。

更隐蔽的危害是形成思维惯性。习惯了“对自己有利的归因”,人会变得越来越固执——成功都是自己厉害,失败都是别人的错,最终失去客观认知世界的能力,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三、怎么防止错误归因

避免错误归因,关键是建立“多元验证、理性校准”的思维习惯。

第一步,列全“可能原因清单”。遇到问题别急着下结论,先写下所有潜在原因。比如项目失败,除了“同事配合”,还要想想目标是否清晰、资源是否到位、风险是否预判不足。强迫自己跳出“第一反应”,避免单一归因。

第二步,用“数据和事实”校验。职场中判断“沟通问题”,可以回看聊天记录、会议纪要;商场上分析“销量下滑”,可以调研用户评价、对比竞品差异。用事实代替“感觉”,才能过滤掉自利性的借口。

第三步,做“换位思考归因”。管理者觉得“员工不积极”时,不妨站在员工角度想:是否目标不合理?是否激励不到位?个人遇到挫折时,问问自己:“如果是别人遇到这事,我会怎么解释?”跳出自我视角,能减少偏见。

归因的本质,是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可控变量”。找对原因,才能知道哪里该发力;避免错误归因,才能让每一次经历都成为成长的养分,而不是重复失败的借口。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