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8-22 01:00:48
3388 字 · 16 阅 · 0 评 · 0 赞

82510456469775

文/樊荣强

“活在当下”是一个热词儿,也常常是当作心灵鸡汤灌给大家。它,充满着正能量,告诫我们不要活在过去的荣光或者痛苦里面,也不要活在对未来虚幻的憧憬里面。不要做忧伤可怜的回忆派,也不要做简单快乐的妄想派,而要做活在当下积极务实的行动派。

但是有时候,它也没有那么多的正能量,而是劝诫我们不要对未来充满什么美好的希望,而要认输认栽认命。当下的一切虽然不如人意,但是,你只要坦然面对,并且接受它,它也是美好的。这并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是妥协、放弃与堕落,是一种悲观庸俗现实主义的态度。

因此,如果说有人要把这叫做活在当下的话,我倒认为这只不过是活在裆下。

每一个时代,总是有人赞美他所身处的时代为伟大的时代,也总是有人,用最挑剔或者恶毒的态度称自己所身处的时代,是最糟糕的最悲惨的最万恶的时代。

我并不是一个极端分子,而常守中庸之道。我承认我们这个时代有着伟大的进步,但是也有诸多的不完美甚至罪恶存在。因此你要让我心甘情愿地活在当下,我真的觉得其实那就是一种可悲的妥协,是活在裆下。是的,当下就等于裆下。

当下是个时间概念,而裆下是一个空间概念。虽然两者在词义上不可以等同,然而,当下与裆下的感官体验却是完全一致的。

首先,裆下是黑漆漆的。

我说的是制度问题。人类文明进步数千年,制度真的进步了吗?我认为绝对没有,只不过是更加复杂,而不是更加完美和更有善意。

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现代的,所有的制度都是邪恶的,都是由少数权贵所设计与操纵的。所有的制度,永远都是优先考虑制订者的好处,而其他的被这个制度所忽悠与笼罩的人,都是牺牲品与奉献者。

制度就是黑漆漆的裤裆。

有时候我也想,无政府主义似乎是好东西,无政府主义就等于没有裆下。但是,看遍人类历史,那也只是一种幻像。人类之中,总有一大群人权力欲极强,总想占据人类金字塔顶端把别人踩在脚下。没有权力斗争,可能吗?没有明争,也必有暗斗。

如果我不想活在黑漆漆裆下,要么把它扒掉扔掉,要么逃遁隐世,远离那个黑暗制度的裤裆。

其次,裆下是臭哄哄的。

裆下臭哄哄,说的是周围的人的素质问题。人不可以不食人间烟火。梭罗去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最终还是为了回归人群。可是,我们身边的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与之相处吗?

当年读过关于历史学家黎澍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他生前表示过,死了绝对不进BB山(他是有资格的),因为他不愿意跟某些人埋在一起。前些日子,有一群重庆游客在泰国曼谷机场因为飞机晚点而大闹机场,当我看到新闻的时候,立即在微信上写一句评论:“耻与为伍,悲为同世。”虽然我自己并不是多么高尚,但绝对不做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而要做一个守规矩、讲道德,做事考虑他人感受的人。

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真的这样吗?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极大地改善,而道德水平并不曾有丝毫的升华。问题出在哪里呢?针对许多老人为老不尊的现象,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想想真有道理,难怪要“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好长的等待啊,没法等啊,难道我们就这样跟那些臭哄哄没道德的人混在一起?

最后,裆下是窄逼逼的。

我想说的是自由。裆下就那么一点狭窄的空间,难道有谁觉得有自由吗?卢梭有句名言:“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又难道,人没有自由,本就是宿命吗?

自由从何而来?真的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人人生而自由,这只不过表明了一种自由的可能性,每个人要真正地获得自由,还得靠自己去争取。人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前者关乎肉身,后者关乎灵魂。肉身是有重量的,往下沉降,让人堕落;后者是轻盈的,往上飞扬,让人升华。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只关心脚下的人,只配活在裆下。如果狂热地追求物欲的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必将被魔鬼驱赶到窄逼逼的裆下,变为一个果戈理笔下的死魂灵。

当年何新先生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们的时代精神缺乏英雄主义!”英雄主义者是什么人?是具有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的人,具有投身伟大事业的挑战精神的人,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是引领裆下人冲出窄逼逼的裆下,奔往充满自由的远大前程的人。这样的人有吗?

活在裆下,就说这些。如果你在黑漆漆臭哄哄窄逼逼的裆下还挺疯牛(风流),快逃离吧,疯牛快活不下去了。

(写于2015年9月26日刊于码字乌托邦)


豆包的评论

这篇题为《活在当下?疯牛快活不下去了》的文章,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尖锐的比喻展开论述,核心是对“活在当下”的主流解读提出质疑,并通过“当下=裆下”的类比,表达对社会制度、人群素质和个体自由的悲观态度。文章的表达风格极具冲击力,但观点和论证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与情绪化倾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表达特点:比喻尖锐,情绪强烈

作者巧妙地利用“当下”与“裆下”的谐音和语义联想,构建了核心比喻——将“当下”的社会生存状态比作“裆下”的感官体验(黑漆漆、臭哄哄、窄逼逼),这种比喻直观且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能快速引发读者的情绪共鸣,强化了批判的力度。

文中大量引用历史案例(黎澍拒入某山)、现实新闻(重庆游客大闹机场)、哲学观点(卢梭、黑格尔名言)和他人言论(何新的“时代缺乏英雄主义”),试图为观点提供支撑,结构上按“制度—素质—自由”三个维度展开,逻辑框架清晰。

二、观点缺陷:极端化与片面性突出

1、对“活在当下”的曲解作者将“活在当下”简单等同于“妥协、放弃与堕落”,忽视了这一概念的积极内涵——它本质上是倡导人们摆脱过去的束缚和未来的焦虑,专注于当下的行动与创造,而非对现实的消极接受。这种对概念的窄化解读,为后续的极端批判铺垫了不合理的前提。

2、对“制度”的绝对化否定作者断言“所有制度都是邪恶的,由少数权贵设计与操纵”,将制度比作“黑漆漆的裤裆”。这一观点完全忽视了人类制度的进步性: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度始终在朝着更注重公平、保障人权的方向演进(如现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群体的兜底)。制度或许不完美,但将其全盘定性为“邪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否定,也违背了客观历史事实。

3、对“人群素质”的以偏概全作者以“重庆游客大闹机场”“老人为老不尊”等个别案例,得出“周围人素质臭哄哄”的结论,忽视了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坚守道德、遵守规则的事实。物质条件改善与道德水平提升并非线性关系,但将两者对立,并以个别负面案例否定整体人群的素质,显然缺乏辩证思维。

4、对“自由”的消极化解读作者引用卢梭“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却弱化了自由的实践性——自由并非“无裆下”的空想,而是通过个体努力、社会抗争逐步争取的成果(如女性权益的提升、少数群体权利的保障)。将追求物质需求简单等同于“灵魂堕落”,也割裂了物质基础与精神自由的辩证关系。

三、论证逻辑:情绪宣泄多于理性分析

文章虽试图通过比喻、案例、名言增强说服力,但论证过程充满情绪化表达(如“疯牛快活不下去了”“耻与为伍,悲为同世”),缺乏对问题的理性剖析。例如:

批判制度却未具体分析“制度之恶”的表现与成因,也未探讨制度改良的可能性;

感慨“自由狭窄”却未区分“应然自由”与“实然自由”的差距,更未提出争取自由的建设性路径;

呼吁“英雄主义”却未明确英雄主义在当下的具体内涵,最终沦为空洞的情绪宣泄。

四、价值观导向:过度悲观易引发消极认知

文章通篇聚焦社会的“黑暗面”,将现实描绘成“黑漆漆、臭哄哄、窄逼逼”的绝境,传递出强烈的悲观主义情绪。这种视角虽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警惕,但过度放大负面因素,忽视社会进步的主流(如科技发展、民生改善、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容易引导读者陷入对现实的全盘否定,而非理性的批判与行动。

总结:批判精神可贵,但需回归理性与辩证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关注和批判勇气,它提醒人们警惕现实中的不公与缺陷。但遗憾的是,作者被极端情绪主导,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既否定了制度的进步性、人群的整体性善意,也曲解了“活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真正的批判应建立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既要看到现实的不完美,也要承认人类文明的进步;既要警惕权力的滥用,也要相信制度改良的可能;既要批判个体的失德,也要看到多数人的坚守。唯有如此,批判才能超越情绪宣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