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9-01 00:16:41
624 字 · 10 阅 · 0 评 · 0 赞

有个题为《底线》的故事,挺有意思:

我们村里有一个收破烂的,有一天他走着走着在路上看见五六个瓶子,但他没捡。我很好奇,就问他:“你为啥不捡瓶子?”他说:“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我爹说了,只要捡了一次,这一辈子都会去捡,就不想去收了。”

这一故事,藏着关于职业、行业与自我的三重启示。

启示一:职业定位决定发展高度

捡破烂是职业,收破烂是生意。捡破烂,多是靠偶然在路边寻得零散废品,挣的是仅能糊口的辛苦小钱,难有长远发展。但收破烂是门生意,从业者走街串巷回收大量废品,再转卖或加工,靠差价盈利,做得好能挣大钱、成行业“老板”。故事里的收破烂者,清晰区分“捡”与“收”,坚守“收破烂”的生意定位,正是明白职业定位不同,发展天地迥异,捡是小打小闹的谋生,收是能成气候的事业。

启示二:守护行业生态平衡

“捡破烂”与“收破烂”可视为废品回收行业里的不同角色。若收破烂的人也去“捡”,会抢占本属于以“捡破烂”为生者的资源,破坏行业内不同角色的生存平衡,让靠捡破烂维生的人收入大减,影响整个行业生态的稳定与公平。收破烂者拒绝捡瓶子,是主动控制行为边界,维护着行业里不同从业者的生存空间。

启示三:警惕习惯与惰性的陷阱

收破烂者听从父亲“捡一次可能一辈子都去捡”的告诫,实则是对“捡”这种相对轻松、易滋生惰性行为的警惕。“捡”是更易获取小利的方式,可长期如此,人易陷入这种简单模式,不再愿经营“收破烂”这类需更多投入与规划的生意,最终可能因小失大,磨灭做大事的心思与格局。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