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利用思维导图实践元写作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前期准备
● 明确写作主题:先让学生确定本次写作的主题,比如“校园的春天”。这是整个思维导图构建和后续写作的核心方向。
● 准备工具:准备好纸张、彩笔,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使用电脑上的思维导图软件,如 XMind、百度脑图等。
二、绘制中心主题
● 确定中心图像:在纸张或软件界面的中心位置,用一个形象的图形来代表写作主题。例如以“校园的春天”为主题时,就画一个有绿树、花朵的校园场景。这能让学生直观聚焦主题。
● 添加主题文字:在中心图形旁边或里面写上“校园的春天”,进一步明确核心内容。
三、围绕元问题展开分支
● “是什么”分支
○ 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事物特征、定义等内容。对于“校园的春天”,可以让学生回答校园春天里有什么,像盛开的花朵、嫩绿的树叶、欢快的小鸟等。
○ 从中心主题引出分支线条,在每个分支上写下这些内容,比如一条分支写“花朵”,另一条写“树叶”。
● “为什么”分支
○ 鼓励学生探寻事物产生、存在的原因。针对“校园的春天”,思考为什么校园的春天如此美好,可能是因为温暖的阳光、适宜的气候、同学们的活力等。
○ 从中心主题引出新的分支线条,分别写上这些原因,如“阳光温暖”“气候适宜”等。
● “怎么办”分支
○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与主题相关的事物互动、利用或改进等。就“校园的春天”而言,思考在校园春天里可以做什么,如开展春游活动、举办植树活动等。
○ 同样从中心主题引出分支,写上相应内容,例如“开展春游”“植树”。
四、细化分支内容
● 对每个分支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以“花朵”分支为例,可以再细分出花朵的种类,如桃花、杏花、梨花等,从“花朵”这个分支上再引出小分支,分别写上这些花的名称。
● 还可以添加一些细节描述,比如在桃花后面可以简单写上“粉色、五瓣”等特征。
五、梳理逻辑关系
● 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梳理各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阳光温暖”和“花朵盛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或符号标记出来。
● 让学生思考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从而明确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六、根据思维导图写作
● 引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开头可以对应“是什么”分支,描述校园春天的景象;中间部分围绕“为什么”分支,阐述校园春天美好的原因;结尾按照“怎么办”分支,提出在校园春天里可以开展的活动。
● 在写作过程中,提醒学生参考思维导图上的细节内容,丰富文章的描述。
七、反思与完善
● 写作完成后,再次让学生对照思维导图,检查文章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内容,逻辑是否清晰。
● 引导学生思考在思维导图构建和写作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或不合理的地方,为下一次写作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