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09-11 02:52:05
1226 字 · 38 阅 · 0 评 · 0 赞

写关于掌握底层逻辑的文章 (8)

文/樊荣强

有人喜欢把团队成果全归自己,开会抢着说“方案主要是我想的”;有人总是自我标榜如何厉害,声称“没有我搞不定的事情”——这些举动都是自恋在冒泡,让某些自己都佩服自己,而且是五体投地。

一、自恋是一种什么心理?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度自爱会让人盲目。”自恋是过度自爱,放大自我价值,盲目高估能力,过度关注自我形象,甚至忽视他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两类:

显性自恋像显眼的霓虹灯,日常生活中肉眼可见。比如管理者听不进下属意见,坚持“按我说的做”,结果因独断搞砸项目;人际交往中,聊天时总把话题绕回自己,除了自我表扬还是自我表扬,让人插不上话。

隐性自恋像暗处的放大镜,偷偷地贬低别人。某些人虽然嘴上说“我不行”,心里却想“我肯定比别人强”,遇批评暗怼“你不懂我”;有些老板表面谦虚,却容不得别人说他产品问题,内心质疑人家居心不良。

二、为什么有些人会自恋?

自恋不是自信过了头,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自信是“我能做好”的客观判断,能接受不足;自恋是“我最厉害”的主观放大,拒绝认错。它的存在有三类深层原因:

一是进化本能的“生存滤镜”。原始社会中,适度高估能力能让人更勇敢面对危险、争夺资源,这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策略。放到现在,职场中相信自己“能搞定难活”的确能提升行动力,但过度就可能成了自恋。

二是心理补偿的“保护壳”。哲学家尼采认为,人会用“自我肯定”对抗外界不确定,自恋就是这种肯定的极端。有人童年常被忽视,长大后靠放大自我价值找存在感;职场受挫后,用我优秀只是没机会安慰自己,却避开自身不足的真实状况。

三是认知偏差的“自我美化”。人天生有“自我归因偏差”,习惯把成功归为自己厉害,把失败怪外界。投资赚了就说“我眼光好”,亏了就怪“市场不公”;职场上项目成了归功于“我牵头”,败了就说“同事不配合”,长期下来就陷入自恋的认知误区。

三、怎么防止自恋害了自己?

自恋不可怕,怕的是困在其中,成了看不清现实的“孤家寡人”,三个方法帮你校准认知:

第一,常用“他人镜子”照真实:职场定期问同事“我这项目有哪些不足”;管理让下属匿名提建议,别急着反驳你不懂,先想有没有道理。就像投资不能只信自己,还要看数据、听专业意见,他人反馈能打破自我滤镜。

第二,区分“事实”与“自恋想象”:做成事别先想“我太厉害”,列一列“我做了什么,别人帮了什么”——团队成功,可能是你提了想法,但同事执行、领导支持也关键;产品卖得好,别只归我设计好,还要看到市场需求、销售努力。复盘能防自我价值“虚高”。

第三,接受“不完美”,别做“全能神话”:投资承认我可能错,及时止损比硬扛明智;职场接受我有不会的,向同事请教不丢面子;社交允许我会说错话,不用装完美。自恋的人怕承认不足被看不起,却忘了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坦然面对不完美。

自恋像给自我价值充气,适量可以提底气,过量就成一戳就破的气球。别让过度放大的自我,挡住看现实的眼——客观认优势、接纳不足,才能在职场、商场、生活中走得稳,而非在自恋泡沫里摔得惨。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