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10-16 16:11:04
2017 字 · 10 阅 · 0 评 · 0 赞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樊荣强。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是“思考的起点”——咱们啥时候开始思考?又在哪些场景下会触发思考?这背后藏着咱们大脑运作的小秘密,咱们一点一点把它说透。

先从时间维度聊聊思考的起点。要是把人生拉成一条线,咱们思考的起点其实特别早——刚出生那会儿,哪怕还不会说话,用哭、笑、挥舞小手表达需求和情绪,这已经是思考的萌芽了。等长到两三岁,会说几句话了,那思考就像开了闸的水,拦都拦不住。你们是不是都经历过,孩子整天追着爸妈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要吃饭”?我家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问题多到我都招架不住,后来才明白,这是孩子思考活跃的表现啊!也正因为孩子都有这样好奇心,出版社才会出版《10万个为什么》这种书,帮咱们家长应对孩子的“灵魂拷问”。

要是把时间缩短到一天,思考的起点又是什么时候呢?有个脑筋急转弯大家肯定听过:早上醒来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有人说上厕所,也有人说睁开眼睛,还有人说洗脸刷牙——但这些答案都错了!正确答案是思考。你们细想啊,在睁开眼睛之前,咱们脑子里早就开始活动了:现在要不要睁眼?几点钟了,会不会迟到?外面天亮没亮?今天要不要早起一会儿?这些疑问一冒出来,思考就已经开始了。所以说,不是睁开眼睛才开始思考,而是产生疑问的那一刻,思考就启动了。

聊完时间,再说说情境——哪些场景下咱们最容易触发思考?我总结了四种,咱们一个个看。

第一种是习惯情境。以前看凤凰卫视里,李敖接受采访时说,他写文章不靠灵感,靠习惯。我认为这话听上去有点玄,习惯二字把真正的秘密给掩盖了。能写文章的人,好像坐下来就能写,其实在我看来,习惯就是思考。因为习惯背后其实跟随着我们不易觉察的思考。咱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按部就班的,可就在这平淡的日常里,思考一直在悄悄发生。比如早上醒来,第一反应可能是“今天早餐吃包子还是喝粥”;要是起晚了,会想“走哪条路不堵车,才能不迟到”;宝妈听见孩子哭,会立刻琢磨“是饿了?还是尿湿了?哪里不舒服?”;开车进停车场,会寻思“哪儿有空车位?这个车位安全吗?”;家庭主妇去菜市场,路上就盘算“今天买不买鸡肉?晚上做个红烧肉还是炒青菜?白菜会不会涨价?”。这些思考可能很短暂、很碎片,有时候咱们自己都没察觉,但它确实是思考,而且正是这些日常思考,慢慢养成了咱们的习惯——可能是每天早起做早餐的好习惯,也可能是拖延迟到的坏习惯。

第二种是意外情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惊诧”,而惊诧往往来自意外。平时司空见惯的事,咱们很少深入想,可一旦出了意外,就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每天都升起的太阳,突然不见了,其实是日全食,大家就会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有影响?下次什么时候还会出现?平时成绩顶尖的学生,突然考砸了,老师肯定会想“怎么回事?是不是遇到啥困难了?”还有要是成功的企业家,突然被人起诉,大家会好奇: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会怎么应对?。正常的事咱们觉得理所当然,可意外一来,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深入思考也就跟着来了。

第三种是被动情境。这种情况咱们都遇到过——不是自己想思考,而是不得不思考。比如领导突然派给你一个任务:两天内出个活动策划案。哪怕你不想接,也得琢磨:领导到底想达到什么效果?活动搞成讲座还是户外形式?要不要找同事帮忙?怎么做才能让领导满意?;又比如你在网上发文章,用了张网上找的图,结果收到起诉状说你侵权,这时候你必须想:怎么应诉?要不要找律师?怎么才能不担责?;还有邻居总把垃圾扔在过道,你得考虑:直接找他说?还是找物业投诉?怎么说才不会闹僵?。这些事咱们不想遇到,但躲不开,只能变被动为主动,逼着自己思考解决办法。

第四种是主动情境。我觉得这种思考最有力量——为了实现目标,主动去琢磨。要是你想做个积极向上的人,主动思考绝对不能少,放弃思考其实就是在堕落。比如我决定写《神经》这本书的时候,就主动想:为什么现在必须写?怎么结构章节?写多少字合适?什么时候能完成?;年轻人喜欢上一个人,决定追求的时候,会主动计划:怎么去认识她?怎么约她出来?聊什么话题能让她有好感?要是你会弹吉他,想在网上开课,会琢磨:在哪个平台开?用直播还是录播?怎么定价?怎么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我认为,思考总是有目的的。虽然前面三种情境所触发的思考,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只有这种主动情境下的思考,其目的性才是最明确的和最强烈的。所有的成功者,大都志存高远,主动思考,借助超凡的思考力,探索发现路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步骤,最后梦想成真。

今天咱们从时间和情境两个维度聊了思考的起点——从人生最初的需求表达,到每天醒来的第一个疑问;从日常习惯,到意外、被动和主动场景。其实思考从来不是“高大上”的事,它藏在咱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下次你再做一件事、遇到一个问题,不妨多问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慢慢就能抓住思考的节奏,让大脑越用越灵活。咱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次接着聊思考的更多奥秘!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