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昨天和朋友聊天时,他提出一个观点:“有些人总爱抱怨,难怪混得不好”。我却觉得该倒过来梳理因果——不是抱怨让人处境差,而是混得不好的人,更喜欢抱怨。顺着这个话题深想,我们会发现,抱怨背后藏着三个清晰的心理逻辑,也就是混得不好的人喜欢抱怨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用抱怨逃避“自我否定”的痛苦。人都有维护“自我正确”的本能,当生活陷入困境,比如事业受挫、收入微薄时,承认“是自己过去的选择或能力有不足”,会带来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让人怀疑自身价值。而抱怨“行业不景气”“机会都被关系户占了”,能把困境的原因推给外部,既不用直面自身问题,也能保住“我本可以”的心理安慰,避免陷入自我否定的内耗。
第二个原因,借抱怨“合理化”现状,寻求心理平衡。混得不好时,人很容易和身边人对比,产生焦虑和落差感。此时抱怨“我这行就是赚不到钱”“家里没背景根本走不远”,相当于给自己的不如意,找了一个合理的原因。仿佛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这样一来,就能在心理上缩小和他人的差距,让失衡的内心暂时恢复平静,不用面对别人能做好,我却做不到的压力。
第三个原因,靠抱怨“掩盖初始失误”,避免连锁式的自我质疑。很多人的困境,其实源于过去某个关键节点的失误——可能是年轻时冲动裸辞,可能是选错了发展方向。为了不承认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们会用抱怨掩盖它:裸辞后找不到工作,就抱怨“现在招聘都要35岁以下”;选错行业没发展,就抱怨“这个行业根本没前景”。就像撒了一个谎需要无数个谎来圆,最初的失误也需要无数次抱怨来掩盖,防止自己陷入“当初要是没做错就好了”的悔恨与自我怀疑。
可抱怨终究是饮鸩止渴,想要跳出这个循环,关键在于放下自我辩护的执念。试着坦诚面对:我现在混得不好,或许有外部原因,但我过去确实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承认这一点,不是认输,而是给自己一个修正方向的机会——发现能力不足就去提升,意识到选择失误就及时调整。当你不再用抱怨掩盖问题,而是主动解决问题时,人生才会真正摆脱“抱怨—停滞—更糟”的怪圈,慢慢走向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