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元写作”理论是我结合自己40多年的写作经验,并总结古今中外各领域的名家的写作之道而提出来的,适用于所有非文学写作。主要理论与方法系统收录于《元写作:学校里没教的写作方法》一书中。
对学生作文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学生“无从下笔”的困境,提供一套标准化、可落地的写作逻辑——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搭建框架,让模糊的思路转化为清晰的行文结构,轻松应对命题、半命题、材料等各类作文题型。
写作前:锚定主题,拆解元问题
写作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方向,避免漫无目的的构思。
1. 确定作文主题:无论是《谈勇气》这类命题作文、《____让我成长》这类半命题作文,还是基于材料提炼观点的作文,都需先锁定核心主题。以“谈勇气”为例,主题就是“勇气”,所有内容均需围绕其展开,不偏离主线。
2. 围绕主题提出元问题:这是“元写作”的核心步骤,通过三个问题搭建文章骨架:
- 是什么:剖析主题的定义、内涵与具体表现。例如“勇气不是盲目冒险,而是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是众人质疑时坚持正确选择的底气——主动承认错误、尝试新技能,都是勇气的具象化体现”。
- 为什么:探究主题的重要性,分析拥有它的积极影响与缺失它的后果。比如“有勇气能让人突破舒适区,抓住成长机遇;缺勇气则会让人困于犹豫,错失可能的精彩,甚至留下‘当初若敢试就好了’的遗憾”。
- 怎么办: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拥有或践行该主题。比如“培养勇气无需一步到位,可从日常小事切入:主动在课堂发言、尝试一项新爱好,每一次小突破都会成为勇气的‘积累卡’”。
写作中:按序作答,填充内容
有了清晰的骨架后,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组织内容,让文章既有逻辑又有血肉。
1. 开头部分:回答“是什么”,引出主题:用简洁方式解释主题,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
- 直接定义法:开门见山阐释核心,如“勇气,是藏在每个人内心的‘助推器’——当我们害怕时,它会轻轻推一把,让我们有底气直面挑战”。
- 举例引入法:用具体事例带出主题,如“校运会1500米赛道上,小林体力不支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冲过终点时的笑容,正是‘勇气’最生动的注脚”。
2. 中间部分:回答“为什么”,展开论述:从多角度分析,让主题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
- 因果分析法:分层拆解价值。以“谈勇气”为例,个人层面,勇气帮我们克服挫折、实现成长;社会层面,敢于创新、敢于发声的勇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历史层面,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正是用勇气铸就了民族的精神脊梁。
- 正反对比法:通过对比凸显主题意义。比如“同样面对创业机会,有人因缺乏勇气犹豫再三,最终看着机遇溜走;有人凭借勇气果断行动,即便经历失败也积累了经验,最终实现目标”。
3. 结尾部分:回答“怎么办”,给出建议或呼吁:收尾需落地,让读者知道“该怎么做”,升华文章价值。
- 给出具体做法: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如“培养勇气,可从‘微小挑战’开始:每周做一件‘有点怕’的事——比如和陌生人问路、在小组里分享观点,慢慢让勇气成为习惯”。
- 发出呼吁号召:用感染力的语言激励读者,如“勇气从不是‘天生拥有’,而是‘后天养成’。愿我们都能主动拥抱勇气,不畏难、不退缩,写出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写作后:检查优化,打磨细节
好文章离不开打磨,最后一步需确保逻辑流畅、内容扎实。
1. 检查逻辑连贯性:通读全文,确认是否严格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段落间过渡是否自然。比如从“为什么”转向“怎么办”时,可加入过渡句:“既然我们清楚了勇气对成长的意义,那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一步步培养这份力量呢?”
2. 完善内容细节:核查每个元问题的回答是否详实,事例、论据是否充分。若出现“只说勇气重要,却没具体例子”这类空洞表述,需及时补充案例(如历史人物、生活场景),让文章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