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10-30 21:22:44
1713 字 · 20 阅 · 0 评 · 0 赞

360截图20251030234800917

文/樊荣强

此前我写过一篇短文《人为什么会有仇富心理,怎么形成的》,一位朋友看了后特意发来信息,请我再写一篇《为什么我们总是仇官想当官,仇富想发财?》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它点出了一种看似矛盾却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于是,我遵照朋友之嘱,试着分析一下这种矛盾心态背后的成因。

首先要厘清两个容易被夸大的概念,也就是 “仇官” 与 “仇富”。这里的 “仇”,并非指向所有官员或富人的极端仇恨,更多是人们对权力滥用和财富原罪的反感。普通人很难逐一去鉴别谁是好官、谁是坏官,谁是靠正途致富、谁是靠取巧获利,于是干脆用一种整体的不满来简化这种判断。而“想当官”“想发财”,本质上是对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和财富创造的安全感的正常追求,就像我在前文里说的“很多人表面上痛恨贪官,其实是痛恨自己没有贪的机会”那样,这种“仇”与 “想”看似矛盾,实则源于人性对理想状态与现实利益的双重诉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仇恨、一边向往”的矛盾心态?核心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与人性中的嫉妒有关,这是一种对“他者优势”的本能排斥。

心理学中的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习惯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定义自我价值,当官员的特权、富人的财富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时,这种落差就会激发强烈的嫉妒情绪。在社交媒体时代,炫富短视频、官员履历公示等形成“完美人设”的轰炸,普通人陷入“他强我弱”的持续性对比,嫉妒逐渐固化为群体潜意识。

比如,普通人每天加班熬夜却收入微薄,看到网红主播一场直播就能收入百万,难免会产生“凭什么”的质疑;再比如,底层劳动者在暴雨中坚守执勤,却看到官员家属占用公共资源,此时瞬间激发的愤怒,不仅是针对违规行为本身,更是对特权阶层能逍遥法外的心理失衡。这种嫉妒并非完全理性,却真实反映了人性中对“相对剥夺感”的敏感,也有只看见强盗吃肉、没看见强盗挨揍的短视,人们仇视的从来不是权力或财富本身,而是他人能轻而易举获得自己难以企及的东西。

其次,阶层流动焦虑也是重要原因,这背后是人们对上升通道的集体恐慌。

当前社会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是人们对阶层跃升的强烈渴望与现实中流动渠道收窄之间的冲突。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长期高于国际警戒线,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又不断向大城市集中,普通家庭的子女想要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寒门子弟需付出数倍努力才能获得与特权阶层同等机会,这种系统性劣势催生对阶层固化的绝望,进而将希望寄托于翻身做官/发财的幻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一边吐槽“躺平”,一边又在疯狂内卷,本质上是对“努力未必有回报”的绝望;中产阶层则焦虑房产贬值、子女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跌入底层,因此他们对富人既羡慕又敌视,潜意识里甚至希望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式的财富再分配来缓解自身压力。正如法国思想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群体对富人的仇恨,本质是对自身无力改变命运的恐惧。”

再者,资源分配失衡起到了催化作用,规则不公就像点燃怒火的导火索。

现实中,权力寻租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官员利用职权为亲属安排工作,有些企业则通过政商关系垄断市场,这让普通人忍不住感叹“拼搏不如拼爹”;同时,资本垄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互联网巨头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996 成为很多打工人的常态,财富加速向头部群体集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媒体还热衷渲染“年薪百万是标配”“富豪资产一日涨千亿”这样的内容,在制造虚假希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现实幻灭感。当人们发现“勤劳未必致富,守法未必安全”时,对现有制度的信任会逐渐崩塌,转而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到“官”与“富”这两个符号化的形象上。

说到底,这种“仇”与“想”的矛盾,本质上是普通人在理想主义与现实功利之间的挣扎。从理想层面来说,我们都渴望一个公平透明的社会,希望官员清廉执政、富人合法致富;可从现实层面来看,当自身利益受损时,又忍不住会幻想“如果我是官员,或是富人,或许就能摆脱当下的困境”。就像有网民调侃的那样:“我反对的不是贪官,而是我当不上官;我讨厌的不是有钱人,而是我成不了有钱人。”这句黑色幽默的背后,恰恰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性——很多时候,我们既是现有规则的批判者,又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规则的投机者。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