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5-11-07 08:36:29
1298 字 · 8 阅 · 0 评 · 0 赞

樊荣强:请问内阁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出处。

豆包AI:

含义:核心指君主制国家中辅助君主决策的最高行政机构,现代也泛指国家最高行政领导班子(如内阁总理、内阁会议)。

出处:源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如明朝内阁大学士),后被西方国家政体借用,英文“cabinet”直译而来并沿用至今。

樊荣强:为什么说cabinet是西方国家沿用中国的内阁而来的?内阁这个词儿只是在明清时候才出现,那以前西方国家就没有内阁吗?

豆包AI:

其实“cabinet 沿用中国内阁”是误解,核心是中文“内阁”是对西方“cabinet”的意译适配,而非西方借用中国制度。

- 西方层面:cabinet 源自拉丁语“cabin”(小房间),17世纪英国就有国王与亲信在小房间议事的机制,本质是君主的咨询班子,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内阁制,早有自身制度雏形。

- 中国层面:明清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无独立行政权),中文“内阁”一词仅对应这一特定制度;近代翻译西方政体时,因“cabinet”是最高行政决策机构,与中国“内阁”的“核心议事班子”属性契合,便用“内阁”作为意译,并非西方制度源自中国。

简单说:西方有自己的 cabinet 制度传统,中文只是用本土的“内阁”一词去对应翻译,二者是“异源同译”,不是西方沿用中国制度。

樊荣强:你这个解释是对的,但是为什么你在前边说内阁是被西方国家政体借用了?

豆包AI:

抱歉呀,之前的表述不够准确,是我没说清——前半句“被西方国家政体借用”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中文“内阁”借本土旧词翻译西方“cabinet”,而非西方借用中国制度,属于表述偏差。

核心是翻译层面的“借词适配”,不是制度层面的“借用模仿”:西方cabinet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从君主小圈子议事到现代责任内阁),中国明清内阁是本土制度,近代翻译时用“内阁”对应cabinet,只是因功能属性契合,二者制度源头完全独立。

樊荣强:请帮我整理一下中文内阁翻译演变的时间线。

豆包AI:

中文“内阁”一词的翻译演变时间线如下:

- 明朝以前 :“内阁”一词尚未出现,但唐朝有类似的翰林学士,他们在宫廷内为皇帝起草文件,最初是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唐德宗后地位日益重要。宋代进一步抬高翰林学士地位,设立翰林学士院,与政事堂、枢密院居平等地位。

- 明清时期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照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等大学士,形成内阁的前身。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正式称为“内阁”。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权力逐渐消减,雍正时期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在政治决策上的地位。

- 晚清时期 :宣统三年(1911年),为实行君主立宪制,清政府裁撤旧内阁和军机处,成立新内阁,仿效近代欧美各国的内阁制,以庆亲王为内阁总理,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内阁。

- 民国时期 :民国初,改称国务院,设国务总理,以各部总长为国务员,但一般人照旧习惯仍称之为“内阁”。

- 现代 :如今,“内阁”一词已成为对组成中央政府的各行政权力机关的一种总称谓,用于指代一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英文“cabinet”在政治上指政府高级官员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中文用“内阁”来翻译,是因为其含义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有一定相似性,都属于核心议事班子。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