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樊荣强
职场中有人深耕领域,加班也甘之如饴;生活里有人坚持照顾家人,再累不抱怨;投资时有人选环保项目,不只看收益——这些心甘情愿的坚持,本质都是对意义感的追求。
一、拥有意义感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哲学家萨特说:“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须通过行动赋予自身意义。”意义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感知与追求,虽不具象却能在迷茫时给方向、疲惫时给力量。它通过具体体验获得心理满足,主要有三种表现:
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职场完成难项目,觉付出帮到团队;商场做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认创造实用价值;投资支持小众但有社会意义的项目,感到既赚钱又做好事——这种我的存在有用的感知,是意义感核心。
连接他人的归属感:帮朋友渡难关,收获的信任让自己觉被需要;管理中关注员工成长,见下属进步体会带动他人变好的价值;照顾家人、参与社区志愿,感到融入群体、彼此支撑的温暖——意义感常藏在与人的深度连接里。
持续成长的成就感:学新技能发现自己能更好;职场突破舒适区攻克新任务,认识到自身潜力;投资中从新手变理性决策者,享受持续进步的过程——这种超越过去的自己,也是意义感的重要来源。
二、我们为什么离不开意义感?
追求意义感是人性本能刚需,核心有三:
进化本能的群体诉求:原始社会人类靠群体协作存活,只有为部落贡献(捕猎、筑巢)才能获生存资格。这种靠贡献获认可的本能,演变成如今的意义感需求——职场被团队需要、生活被家人依赖,本质都是我的存在对群体有价值的确认,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智慧。
心理层面的虚无对抗:哲学家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核心矛盾是“存在的虚无”。意义感是对抗虚无的精神支柱:职场低谷时,想到项目能帮用户就有坚持动力;商场失败时,记得做产品初心是帮人便有重新出发的勇气——没意义感,人容易陷活着为了什么的迷茫。
现实生活的动力支撑:生活总有挫折——职场遇瓶颈、投资亏、人际有矛盾。意义感让人在困境中保持定力:职场瓶颈时,因为想成领域专家愿花时间学;投资亏时,因为支持有价值项目,不盲目止损;遇矛盾时,因为珍惜关系而愿主动和解——意义感是应对现实风雨的心理铠甲。
三、怎么获得意义感?
意义感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靠行动创造,靠主动赋予。有三个方法特别实用:
锚定小目标,积累价值感:不用追宏大意义,从小事入手更易落地。职场中,每次工作设帮到他人的小目标(如写报告让读者一目了然);投资时,选自己认可的赛道(如教育、环保),让收益与价值匹配;个人成长中,每周学个小技能,感受持续进步的成就感——小目标达成会汇聚成强烈意义感。
主动连接,在关系中找价值:意义感离不开与人连接。职场多帮同事、参与跨部门协作,感团队共赢;管理中多关注员工需求、帮下属解难,体会带他人成长的价值;生活多陪家人、参与朋友聚会,在彼此支撑中感被需要——深度连接能让个体价值被看见、认可。
投入热爱,让行动有温度:做自己认可的事更易获意义感。职场选感兴趣的领域,哪怕起步慢也会因热爱坚持;商场做产品时,聚焦在意的痛点(如老年人便捷需求),让商业带人文温度;投资不只为赚钱,选符合价值观的项目(如低碳、公益)——当行动与内心认同一致,意义感会自然浮现。
意义感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藏在日常的每次选择、每份坚持里。它不用别人赋予,靠自己用行动创造——职场踏实付出、生活真诚待人、成长持续进步,都能让人感“我活着有价值”。找到让自己心甘情愿、全力以赴的意义,才是支撑我们走过漫长岁月的底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