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裔心理学家、教育者安吉拉·达克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分享了她的经历与思考,并坦言自己借助AI完成了演讲稿。
她讲了几个核心问题:“变笨又不诚实”,难道这是AI时代学习者的命运吗?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在使用AI等工具的同时,真正促进深度思考,而不是让技术吞噬他们的独立思考力?为什么学生更需要老师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以下是她今年在宾大教育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删减)
01 改变人生的老师
我的高中就像你会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巨大的水泥砖郊区公立学校,周围是铺满绿草的足球场。
我一直是个勤奋的学生,但说实话,我并不是特别“有激情”的那种。对我来说,学业成功的顶峰,就是成绩单上全A。为了乐趣去读一本非虚构类的书,或为了一个考试不会考的复杂概念而熬夜思考,是几乎令我无法想象的。
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排课的巧合,我被两次分配到了同一位英语老师。尽管今天在座有许多伟大的教育者,我仍需致歉并告诉你们,卡尔老师是世上最好的老师。
许多年后,当卡尔老师退休时,学生们给他写了感谢信。以下是我信的开头:
“亲爱的卡尔老师,正是您的课堂,让我爱上了文字。我长大后成了一名社会科学家,而不是作家,但每当我写作时,我都会记起您教我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记得您对写作、对思考、对教学、对生活的热情。我记得那一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能听见纸页另一端作者的声音。我也记得那一天,我意识到,如果我足够努力、练习、并且有点运气,我或许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让别人听见我的声音、我的所思所想。”
在寄出这些信之前,我们先互相传阅,结果相似之处惊人。我们都写道:卡尔老师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他的好奇心具有感染力;他看到的不是我们当下的样子,而是我们可能成为的样子。我们写道,在他的课堂里,我们感到被深爱着,而正因为他那样爱我们,我们努力去达到他极高的期望。
大学毕业后,我让全家人失望了——我没有去读医学院。相反,我追随了卡尔老师的脚步。和你们一样,我选择了教育。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高中老师,每当我遇到棘手的难题,我都会问自己:卡尔老师会怎么做?
今天,我不禁想:在你们毕业的这一天,他会对你们说什么?尤其是对教育领域最革命性的变化——生成式AI,他会说些什么?
02 “变笨又不诚实”,是AI时代学习者的命运吗?
我最喜欢卡尔老师的一点是,他总爱出其不意。有一次,他让我们从座位上站起来,站到课桌上。整堂课我们都那样站着,因为他说,这样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熟悉的事物。
所以,为了向他致敬,我想从一个常被忽略的角度来思考AI,并试着探讨它的复杂性。
先问毕业生们一个简单的、只需回答是或否问题。如果答案是“是”,请举手:你是否担心过:让AI替自己思考的学生,会无法发展成有能力的思考者?
请举手……好,现在看看四周,很多人举手了。
你会注意到,我也举了手。作为研究学生动机和成就的心理学家,我确实担心。
我担心学生把AI当成拐杖;我担心因为大脑就像肌肉——用进废退,勤练方能越多越强;我担心,因为我的研究显示,学习者不总是选择“费力但有效”的方式。
并非只有我们有这些担忧。K12教育工作者中,认为使用AI弊大于利的K12教育工作者人数是认为利大于弊的人数的四倍。三分之二的大学教师认为AI会对学术诚信产生负面影响。
“变笨又不诚实”——难道这是AI时代学习者的命运吗?
03 AI能让人变得更聪明吗?
在给出令人沮丧的结论前,让我讲一个故事。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被一个统计学问题难住了,怎么也想不通。你们当中肯定有人能帮我,但你们当时并不在我家客厅里。
我看了看我可爱的、做房地产开发的丈夫,但显然,他不可能向我解释关于多重假设检验的统计方法本杰明尼-霍奇伯格法的细节。
所以我求助于ChatGPT。它用两句话讲清了概念,然后给了一些很实用的实施建议,还指出了常见误用。最后,它做了一个简洁总结。
我还是不懂,于是又问了几个问题。它的回答细致、耐心、即时。然后我请求它做个示范——就在那一刻,我真的懂了。
我终于理解了这个复杂统计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
我和ChatGPT的对话只持续了10分钟,但这不仅仅是一个快速的解决方式,AI帮我达到了远超过我独立思考所能达到的理解水平。你们当中或许也有人有类似的经历。
我再问一个问题,请诚实回答:有没有哪一次,AI让你变得更聪明了一点?
新的研究发现,AI并不总是拐杖,它也可以是一位教练。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博士生叫本·利拉,他刚做了个实验,测试AI写作辅助到底是提升还是削弱写作技能。
在本的实验中,一组人在AI的辅助下练习写求职信,另一组人则自行练习写作。结果让我们非常惊讶。使用AI的参与者练习时间更少,但他们的写作技能提升得更多。
这是怎么回事?为了找出原因,他继续进行更多实验,他发现AI是一位出色的写作教练,它能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示范,向你展示优质写作长什么样。
换句话说,在我看来,AI有一种“隐藏的教学超能力”:它可以通过示例进行教学。
因为我协助他做这个研究,所以我看了无数次ChatGPT把糟糕的写作变得更好:缩短冗长句子、删掉不必要的重复、重新组织结构,让逻辑更清晰流畅。
你知道吗?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成了更好的写作者。
04 知识唾手可得,学生更需要老师
现在大概是时候告诉你们:我和不止一个AI聊天机器人进行了非常多次长谈,讨论的正是你们现在听到的这篇演讲。
你们中许多人现在正礼貌地微笑着,但心里可能有点震惊:居然毕业典礼演讲的作者用AI帮助写稿?
但这是真的。我确实这么做了。
而且因为是我提出问题,我选择接受或拒绝建议,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尴尬。相反,我很自豪,因为我是带着提升自己的目的,在有主导权、无欺骗地使用AI。
毕业生们,你们面对着前几代人未曾面对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使用GPT这样的工具来促进深度思考,而不是吞噬掉深度思考能力。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技术怀疑论者,但也不希望你们成为技术崇拜者。我希望你们保持技术好奇心、拥有AI素养,并带领你们的学生一同前行。
这引出我今天想留给你们的最重要的观点:在AI时代,有一个悖论。当学生能在指尖获取全世界的知识时,他们更需要老师,而不是更不需要。
为什么?
因为学生需要老师推动他们现在做困难但对未来有益的事;
因为如果学生盲目、不加思考、粗心大意、不以发展自身能力为目标地使用AI,它确实会成为拐杖;
还因为,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老师是真挚的智力投入的榜样。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深刻理解这一点,是因为他在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教导下成长;而柏拉图,则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教导下绽放。
几周前学期即将结束时,我对学生们说了一个“秘密”:我传授给他们的所有知识,在网上都能免费找到;所有阅读材料在Google Scholar都能找到PDF版;每一次作业,都能在别人的博客文章或播客里找到类似内容。
他们瞪大了眼睛,但我继续说:但你们仍然需要我。
你们需要我告诉你:这篇文章周二前阅读完,那篇论文周四交。你们需要我把你们召集到教室里,打造一个安心空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干扰,让我们真正看见彼此。你们需要我以最高标准要求你们,并坚定地告诉你们:“我知道你可以做到。”
卡尔老师曾对我们说:“图书馆里的知识都是免费的,但你得自带容器。”
对此,我做一个补充:有一个真心爱你的老师,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