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恰恰天蓝
前几天看小朋友们玩一个叫「球球大作战」的手游,真是玩得不亦乐乎。身边的同事在玩消消乐、连连看等,大人也会沉迷其中,有的玩了两三年了,游戏一更新就打通关。刚毕业那会,我玩过CS,后来对游戏敬而远之,总觉得会玩物丧志。
时间一晃,知识分子臭老九,已经引领时代先锋,卷土重来,即使这片土地上还有一部分人停留在农耕时代,却后继乏力;大部分人忙忙碌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惶惶不可终日;而却有一拨积极分子嗅到了知识的铜钱味,用知识及分享来变现,似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且让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之势。
知识经济和知本家的崛起,绕不好一个人,就自称商人的罗振宇,70后的他,说是知识服务商,就是古时候给富人家读书的先生,起先借优酷和微信APP免费分享他的《罗辑思维》,帮别读书,继而创办《得到》APP,推出知识订阅服务,我虽然说不是上罗粉,却也着实订阅了李翔的《商业内参》和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今年又订阅了DR魏的《科学育儿》,买了好不下十本他推荐的书籍,暂且不论效果如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生怕错过了什么,因此罗胖着实火了一把。
赵星,亦名「一直特立独行的猫」,85后以一部《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跻身「作家」队伍,她本人倒是谦虚,只能称自己为「作者」,她写了好几本励志故事的书,本本鸡血实足,我是真不懂,人生的道理就那么多,她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多让人感触的话。她真是有点婆婆妈妈,唧唧歪歪的味道,不过她将一些小故事写得很励志,如同听临家大姐说事般亲切。另外,她很擅长于总结一些动听的励志句子,让人发笑的同时又催人奋进。对我来说,她是小妹妹了,最近我在唯库上订了她的课程,看看这两个孩子的妈怎么玩转两不误的工作与生活。
彭小六,85后,《让未来现在就来》,第一次发现,书还能这样出,像以前出的教操作系统的电脑方面的指导书籍,纯干货书,招招可以用。小六也就是这两年迅速在简书上崛起,目前来看,他是读书成功的典型和样榜。根据有关资料,这家伙学起来真是不要命,每天时间都算得死死的,成本精确到打的睡觉,划算。
简书上还有很多90后小朋友,如田宝,若能坚持下去,真会是了不得。
他们怎么就红了呢?就做了我们的老师和引路人了呢?我想有这么几点是值得总结借鉴的:
一、得益于网络的便捷,移动终端的兴起,传统的知识服务需要以新组合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足大人们的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据说由于美团、饿了吗等送餐服务的兴起,方便面的销量大为下降。「互联网+」也好,碎片化时间利用也罢,总之新生事物都是在原来事物的基础上变革出来的,有些是渐变,有些是替变,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目的不变。
二、他们都极有眼光的抓住了潜在需求,第一个吃螃蟹,占尽先机。罗胖就说,他第一个专业的知识服务商;猫儿也说她当初写那本游记时也就是别人重没有像她那样做个,即便写得最差,也会是永久的绕不开的话题;小六子,这种帮别人图文并茂的总结干货的做法,我都觉得这也能叫书呀?!不过他是首创。他的书可以说是干货类书集大成者。
三、永恒关切的主题,如成长成长、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励志甚至是如何赚钱。有时我在想,他们教的这些方法都有效吗?他们的绝招真就可以买得到我们学得到吗?他们的成长发家成名模式真会适合我们吗?未必吧!我甚至于,把他们看作是借鉴了传销的模式,因为只有塔尖的少数人才会出类拔萃,如果我们再弄,主题不变,形式必须改变,得与他们不一样。
4岁多儿子看我也玩「球球大作战」,告诫我不要轻易分身啦,因为他打了好几次第一名,而我却总不得法,拿不到名次,后来我发现常被围剿,因为时常有小朋友的声音同步传来「谁与我合作」,呜呼,我孤孤单单一个人不被吃掉才怪呢,同时我注意到,载入初始的画面是「3亿年轻人在线」,于是我悄悄将这个游戏删掉了。
不努力,小朋友就得来教育你,个中滋味着实不好受。我说的是游戏,想到的是码字,等那一天,儿子说,老爸你这水平还码啥字呀?我是不是要找个地洞钻进去,再也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