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人年均读书7.86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
01
你一年能读几本书?
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如果一年读100本书,你会变成什么样呢?
2016年4月到2016年12月底9个月时间,我读书超过了100本,这还不包括每天上下班路上开车时听过的5、60本书。
现在我读非虚构的商业类书籍,一般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且还可以同时做好读书笔记。
而在此前,我一年的阅读量,不超过10本。
02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原因有三点:
1、我尝到了好习惯的甜头。
我从2014年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有4年。已经跑过2次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和数次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我原来每年至少要感冒三四次,跑步四年来已经没有感冒过一次了,每天精力都很充沛。同时我也收获了早睡早起、坚持每天写日记等好习惯,结缘很多新朋友,得到很多朋友们认可的等等诸多好处。
2、每年给自己培养一个新习惯。
2016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培养阅读的习惯,读一百本书。
3、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变化太快了,不读书学习必然要被淘汰。
03
当我读过了100本书以后,都有了哪些变化和影响呢?
1、阅读能力从蚂蚁变大象。
以前一本书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读完,还经常半途而废。一本书读完干干净净像新买的一样。基本不做笔记,偶尔摘抄点金句。
现在一般两三个小时能一本书通读一遍。同时可以做好笔记或者画好思维导图。书上重点划线关键词画圈,重要页折角,便于二次重复阅读。一本好书通常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用印象笔记写两三千字的读书笔记或感悟应用文章,核心概念制作成知识卡入库等,这样一本书两三遍下来就能讲给别人也知道该怎么用了。
现在读书还经常会按主题把三五本书一起通读比较、相互印证、思考等。
以前读书真的是猪八戒吃西瓜,——囫囵吞枣;
现在是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2、认知升级。读书从消遣到刻意学习。
我以前的读书现在看来,都只不过是在消遣。十天半个月读完一本书,几乎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就好像水漫过石头表面,瞬间就干了。
书读过留下什么印象,更不会去用。
现在读一本书,会有意识做读书笔记,总结其中的概念和知识点。思考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写成一篇文章,分享出去。
3、从读书到写作,从输入到输出。
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书读得越多越好,知道的知识越多越好。
读过100本书以后才发现,输出比输入更重要,能输出才说明书读的有结果有收获。
读一百本书不如写一本书。
所以我又从阅读开始了写作练习。
2017年我培养的新习惯就是写作。
4、从零散知识到知识树。
一堆砖头堆在一起,不能叫做房子,因为没有体系。
一堆知识放在一起,也不能变成能力,因为没有系统。
知识的结构是树状的,有根,有干有枝叶。
所以读过一百本书以后,我就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树,就能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了,结出更多的成果了。
5、从不学习到终身学习者。
现在我每周能读2到3本书。读书学习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变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
终身学习就会持续进步,时间久了,和别人的差距自然也就越大了。
你今天流的泪,都是昨天脑子进的水。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你今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变成你明天的垫脚石,人生的高度就是这样拉开的。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十年前或者现在。
你的改变,就从阅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