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就是彰显输出最有效力的道德!
真心实意的亲近自己的百姓,止于良知所指引的中庸之点。知道中庸之点后就明白,追求万事万物,只在我心,这就是定向。定向坚定不移后,就能安静冷静平静,三静之后则能有强大的安全感,有个安全感才可心无旁骛地思考,在这种思考下,没有不能收获的理由。 天地万物都有,根本有枝末,任何一件事都有开始有终结,若能明白这本末始终之理,就和“道”非常接近了。
王阳明注释:良知是我们心的本体,也要找到修身安百姓不偏不倚的位置,不必外求,只求于我心,这就是有定向。
这个“知止而后有定”的“定”,一般解释是志向,做厨子做杀手也是只想,而王阳明认为这个“定”,实际上指的就是定向,唯一的方向:吾心之良知。
拆书:
1、我的解读:
大学之道是什么呢?(原理)
就是明明德。彰显高尚光辉的道德。
为什么呢?(目的)因为要亲民。“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所以亲民就是做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怎么做呢?(方法)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就是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而后心才能真正的定下来,心无旁骛。
心定下来就是有了定向。心有了确定要去的方向和目标。
定向坚定不移和以后,就能安静冷静平静,获得强大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智力和各项能力,整合调配身边的各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不能收获达成的理由。
什么是至善呢?
至于良知所指引的中庸之点,就是至善。
天地万物有根本和枝末,有重要和不重要。事情有开始和终结,也有先后。懂得事物运作的这种规律或法则,这样就非常接近“道”了。
这就是顺势而为,上善若水的道理。
2、引导和促动:
这段话讲清楚了大学之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本质上就是黄金思维圈。
清楚的说明了如何赢:
赢得标准是止于至善,到达中庸之点。
赢的方法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先定目标,做定向。
为什么一定能赢呢?因为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实际应用:
这次教练的个人成就宣言。就是典型的先定向。明确目的,目标。然后知道我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和原则,所以笃定一定能赢,然后认真去做就好了。
成就宣言的三大支柱就是:个人成就(我),感召(你和我们),社会贡献(他们)。 这个过程就是人生格局的三次放大,从我,到我们到他们。推己及人,再到全社会。所以被称为三大支柱。
这就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