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了,距离交作业的时间还有两天,可我还是没写出个眉目来,好抓狂!
其实不是没有时间,我已经给自己安排出了每天半小时,专门用来学习写作,可我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来做别的“重要”事情了。
现在,是加入“呆萌写作训练营”的第四周,我已经看完了“元写作”视频课,做了笔记,写了学习心得,还观摩了其他同学的作品,然而,提起笔来,依然觉得思绪散乱、无从下笔。
一种熟悉的焦虑和自责感袭上心头,让我烦躁不安,我想要去关注一些新鲜有趣,可以让我获得及时满足感的事物,好逃避开这种让我沮丧的感觉。
拖延、焦虑、畏难……这些学习中的负面情绪,你也有过吗?
我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吧,因为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突破自身局限,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的人却长期纠结在“想做”和“怕做”之间,徘徊不前,难以获得本质的提升?
是前者天生智力超群、勇气卓绝、意志非凡吗?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无知、恐惧、懒惰的宿命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绝大多数人只好绝望的放弃努力了,那么一个由少数人创造的世界会像现在这样欣欣向荣和多元化吗?
我不相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学习的意义何在?未来的希望何在?
我相信,普通人也是可以突破自身局限的,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自身也足够的坚定和坚持。
如果不是这样,郭靖就不会成为一代大侠,摩西奶奶不会在80高龄成为著名画家,世间也不会流传着那么多平凡人作出不凡成就的故事。
好了,鸡血也打了、鸡汤也灌了,现在,实质性的问题来了:
虽然我们相信,普通人也有希望突破自身局限,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们承认,在学习中克服畏难情绪很重要,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关键。
但是,到底应该怎样克服畏难情绪?怎样在遇到挫折打击时仍然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能行?怎样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个命题很大,绝非区区小我能够完全驾驭的。不过,作为一个起点偏低,多年来一直和自身局限较劲的人,自我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谈不上有多高明,但经验教训、心得体会还是有一点点的。借此机会归纳总结、分享出来,主要目的并非说教指点,而是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首先,我们来谈谈“畏难情绪”。
为什么在学习中会出现畏难情绪?
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人类天生所共有的恐惧和懒惰
2、不够了解自我
3、缺乏有效的突破方式
那么应该怎样处理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承认自身有阴暗面
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这一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掩饰”、“挣扎”、“逃避”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
2、跟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谐相处
当愤怒、痛苦、沮丧、焦虑、紧张、纠结、抑郁等负面情绪到来时,尝试不要被惯性带走。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应对方式是“战”或“逃”,但是这样做治标不治本,甚至会让问题越更严重。我们可以尝试“内观疗法”,很多心理学、灵修学、宗教修炼中都有提及过。主要方法是:
(1)当负面情绪到来时,尽量慢下来,去观察和描述自己此时的身体反应、心情感觉、思维活动。不用过多的思考和评价,只需要如实记录就好。我的习惯是是马上写下来,我在手机备忘录里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用来实时记录;
(2)记录完毕后,告诉自己:“我已经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会对自己负起责任,但是,它(内心的声音)现在说的话未必完全是事实,其中大部分只是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它就像一个小孩,需要被关照与呵护,但它的无知和任性不能被一昧的纵容。因此,现在到此为止,等我心平气和、精力充沛了,再来处理这个问题。”
(3)真正停止关注这个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做一些让自己放松快乐的事情,我比较喜欢的方式有:练太极拳、独自散步、逛街、和好朋友聊天、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唱歌、和孩子玩闹、品尝美食、烹饪……
(4)不要忘记对自己的承诺,当已经恢复心平气和、精力充沛了,一定要专门抽一段时间来看看自己当时记录的东西。这个时候比较客观冷静,你通常会发现,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大多是不必要的。这样子做得多了你还会发现,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存在太多漏洞。你可以把对那个问题的认知写下来,对比一下,面对同一个问题,自己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下,认知水平的差异有多大;
(5)通过与负面情绪的相处,渐渐认识潜意识里的自我,并且不断的提升认知水平,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和健康健全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但好处多多,非常值得。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心理学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张德芬女士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里边有详尽的讲解和论述,我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谈完了如何应对“畏难情绪”,接下来我们谈谈“怎样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前,我的学习方法是由以下5个步骤组成的:
1、加工新知识
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会先进行处理,通过概括、提炼,形成精简的关键词、关键句,使之成为自己可以理解的概念;
2、嫁接新知识
将加工后的新知识概念与自己现有的认知体系进行嫁接,形成新的认知体系;
3、刻意练习
在一段时间里(至少连续三个月),每天专门安排一个时段,实际应用这套新的认知体系,促进新旧认知体系的磨合,使之运行更为顺畅,最后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成为自己现有的认知体系。如果引用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的概念,可以把这一步骤解释为“系统2”的工作成果向“系统1”的过渡;如果引用武侠小说中的概念,就是从“有招”到“无招”的转化;
4、检验和优化
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发现“现有认知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新的学习目标,不断优化升级;
5、开阔眼界
在行有余力的前提下,多向优秀的人和作品学习。比如我在最近的写作学习中,“飞行家”同学的《我要如何练习写作》和《你知道吗,这样来安排一天会赚爆了》,这两篇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非常感谢他慷慨的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这不仅帮助了我更有效率的学习写作,还推动了我写出这篇作文。
好了,关于“如何克服畏难情绪”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话题,就暂时谈到这里。希望我这篇粗浅的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有更多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让我们在樊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把“呆萌写作训练营”打造成一个开放、互助、正能量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