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负责的项目还有两个星期需要到验收节点了,可本该在上月就应开展的试运工作现在还没开展,这如何是好!你不能坐以待毙,经过你对现状的梳理,你带领团队5加2,白加黑,攻克一切主要矛盾,舍弃细枝末节,向着项目准点到达的工作目标前进。终于,通过加倍努力,力挽狂澜,项目通过验收!为了犒劳团队的幸苦努力,你向领导申请搞个庆功宴,你觉得这是作为项目负责人激励团队的好时机。
但到了领导那里,一盆冷水泼下来,领导问:“这项目怎么搞成这样!虽然主体工程完成了,但许多既定目标都没完成”,你说:“是因为前期项目有部分环节滞,但最后两星期我们团队加班加点,凝心聚力,保证了项目主体的按时完成,大家都很幸苦”。领导反问:“工作的幸苦是谁造成的?该项目的成果的原定目标是最求及格就好?我们不应该拿工作辛苦当管理失调的遮羞布,应该把好的结果作为业绩的体现!”
对啊,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麻痹了很多人,让你看不清做好一件事情的标准本应是结果好坏,而不是辛苦程度。
很多职场人,特别是职场新人,不能清楚认识这一点,明明是很辛苦做事,却得不到认可,觉得委屈。但事实是,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劳力上,而是体现在对结果把控上。
做任何事都得靠实际行动去推动,但这仅仅是过程,最终应关注的是价值的体现,价值体现是做成一件事的结果,同一件事,交由不同的人去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结果会反过来评价不同人的价值,而不是付出行动的过程。
怎样的结果能让你带来更高的价值认同呢?结果有三种层次,层次不同价值认同不同。
做事结果的最低层次,达成完成任务的结果,如执行一个项目,最终形成成果报告,大多数人做事的价值就到此为止了。
可你可以继续深入,这就是做事结果的中间层次,使你做事结果可对推动一件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其实能做到的人不多,如组织一场会议,不仅是让会议顺利召开就做好了事,如能够将会议达成的共识整理,形成纪要并督办会议工作的完成情况,就达成了比单纯做事更高层次的结果,你的价值认同无疑会大幅拔高。
然而你还可以做得很好,这就是最高层次结果,就是你做事达成的结果可以推广,可以在一定范围形成影响力并自动传播。如项目执行完毕,你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类似项目的合理化建议,避免的后来的团队再次跌入同一个深坑,这样你本人虽然没亲自去参与,但实际上你总结的价值已同时在多个项目推广,你的价值被数百数千倍放大。
总之,正是做事结果的深入程度的不同,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你还在抱怨“我这么辛苦,居然还不如某人受赏识”时,你就应该警惕,这绝对是对“同工同酬”的误读,你应该比的是你做同一件事带来的结果,而不是“无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