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辩解术。
辩解指对自己的某种见解或行为被人误解,受人指责时,加以申辩解释。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把日常的辩解行为加以梳理。
大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己有理,二是自己无理。
对于自己无理的事,还需要辩解吗?这有分两头说,一是说需要,一是说不需要。
说需要,那是讲人不能被人任意欺侮。中国有句老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是,这种境界很高,一般人做不到。有曾经听一个学生讲过一句另外的说法:有理且饶人,无理争三分。我觉得这个倒挺实在——为什么实在?无理争三分,不是争的道理,也不是争面子,而是有的人太过分,言行伤及自尊,虽然我有过错是,但是罪不至死,不能把我一棍子打死。这个道理跟杀人者也需要有律师辩护一样,究竟是罪大恶极,还是过失杀人,还正当防卫?这都需要辩护,不能只要杀了人就该抵命,前些日子不是有这样的案子反转的吗?
再说自己无理就不需要辩解。道理很简单,你错了就是错了,还有很什么好辩解的。但是,有些人喜欢,甚至习惯为自己辩解。其实,这是一种人性,辩解是一种应激反应,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自己免受伤害。我要说,适当的辩解可以,但是,自己总是一颗玻璃心,很脆弱,为自己辩解过度了,就不是好事。
前面说完无理的事情,现在再说说自己有理的事情。
自己有理的事情,如果被人误解,被人冤枉,我们是不是就该为自己辩解呢?这也不一定,也得要看情况。
人生在世,你不得不承受一些委曲,不得不在某些时候替人背锅,做替罪羊。这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是这个世界残酷的现实。人们常说,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你今天还是个小人物,你就只能做别人的垫脚石,只有在某些时候低头。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韩信为什么会从人家的裤裆下钻过去?因为他知道,硬拼肯定吃亏。韩信信奉的就是一个字——忍。忍字头上一把刀,你心中流血,但干不过人家,你只有忍。
但是,除了干不过人家之外,不强出头,不为自己辩解,也是一种策略。比如说,你的领导出了差错,要你背锅。这个时候,你不能站出来自证清白,说自己没有责任,你让领导情何以堪哪?你要换个角度想问题。你想,领导让你背锅,说明你在他心目中有“地位”,这对你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他会感激你,会想办法回报你的。
前面讲了这么多,好像是些大道理,但是,懂得这些,你才是一个更有格局的人,更有胸怀的人,才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
下面,我讲几个职场、生活中如何为自己辩解的技巧方法:
第一,辩解要讲究场合。
在职场上,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误解,最难做的事情是辩解。
我经常辅导一些年轻人参加公务员面试,其中有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题目,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说你和小王一起干一项工作,完了之后,在工作汇报会上,发现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是,小王把责任全部推到你的头上,领导也当众批评了你。其实这本来是小王的责任,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我给出的建议是:第一步,承受。在会上不要跟小王去争论,如果领导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你,这时候要照顾他当领导的面子,不解释也不吭声,也无需板着脸面对,笑笑就过去了。第二步,会议结束后,小动找小王沟通,而且要向小王表明态度,说自己可能平时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得罪了你,你才会把责任推到我头上。也许小王会反过来给你道歉。如果小王不认错,那就要走第三步,就是寻求帮助,找那些跟小王关系不错的人,出面跟小王说说,让他自己私下去跟领导讲清楚原委。如果还不行,那就走第四步,还是有必要单独找领导解释一下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是为了解释而解释,而是要把真像告诉领导。当然,跟领导解释的时候,也有谦虚,说自己可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才会让小王把责任自己身上。这种解释方式就类似于向领导表忠心,赢得领导的信任,把坏事变好事。
第二,态度一定要坦诚。
有一句话是十分管用的,就是:信你的人不需要你辩解;不信你的人,辩解也没用。
辩解时,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坦率,别故意转弯抹角。坦率地与对方交谈,指的是有话要直接告诉当事人,不要当面不说而背后去说,也不要心里有话口里不说。尤其是要记住孔子的一句话——反求诸己。就是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背后抱怨别人。抱怨与批评式的自我辩解是永远不会被人认同的。
向人辩解时,用“我想……”“我不知道……”“我认为……”“我觉得……”“我曾……”等直接的形式,把你的感情、需要和愿望告诉他人。表明你的话来自亲身体验,别人才会容易接受,你的话也才能更具有说服力。而那种贬低对方、恐吓对方的言论,在交际中自我辩解时都是不足取的。
第三,尽量扩大话题范围。
什么叫扩大话题范围?我们不妨先学习一下美国特勤局主管马克·苏利文的辩解词儿。当年,一对陌生夫妇大摇大摆混进奥巴马招待印度总理的国宴。事后,这位主管白宫安全问题的责任人是怎么辩解的呢?
他是这样说的:就我局去年对有关白宫的120万来访者的视频监控,以及和总统、副总统及其他人相关的1万个地点的安全保护的工作情况来讲,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他没有说,我们没有问题,没有责任,但是,他成功地将人们的视线转移至他们巨大的工作量上。120万来访者,1万个安全保护点,这两个具体的数字非常夺人眼球,很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你会不会觉得,那些特工们整天盯着各国政要的监控画面,不仅十分无聊,而且工作量还很大?
他道歉了,他巧妙地把“不够好”放在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后,他承认我们做的“不够好”。但是,前面那两个巨大的数字,让人们觉得他们已经不错了,应该得到原谅。
这就是在扩大话题范围。当人们的焦点本来在“谁的责任”这个话题时,他把“工作量巨大”这个话题引入讨论。这一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找借口,推卸责任。但是,他做得很巧妙。
第四、扮演弱者,赢得同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总结过,一个人的演讲要想赢得听众,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人品、理性与感性。人品是要人家相信你,理性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而感性则是要调动听众的各种情感,比如荣誉感、同情心、羞耻心、优越感、自私、恐惧等等。
在为自己辩解的时候,讲道理总是很苍白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扮演弱者,要懂得示弱,哭诉自己的艰难与不幸,要懂得利用他人的道德与情感,满足对方各种复杂的情感需求,在被质疑的时候,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