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

天蓝

发表于 2019-07-28 15:24:18
787 字 · 1013 阅 · 0 评 · 0 赞

S073


文/恰恰天蓝


本文是一篇根据村里多名老者口述的零碎历史整理,综合自己粗浅的分析而成,本着尽可能如实还原历史和探究村圩变迁的轨迹,后期会继续补充,所以它是一篇未完成之作。

传说,古时候有一大官从丰泉铺抬轿而过此要道(古代是官道)时,说是本村有大人物(龙踞虎盘之地),要下轿步行以示敬重,可他看到有一条小溪横断山脉时,就立即上轿了,似乎好风水就不存在了。


一、起源、兴盛、消亡

全义圩,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省道1806线从村子中间而过,它是村庄优越性的所在,也是村子的生命线。还有就是大围合的供销合作社,里面分布着百货市场、五金店、农机库,刻着红色语录的大礼堂,食品站、合作医疗(八几年)等,是村落集体活动和办理公共事务的所在地。

往前,就是我听说的历史了。本地原著,许氏,然后来自本省各地的手工业者(衡阳占大多数,都是做生意过来的),如做豆腐来的伍氏,打铁来的秦氏、曹氏,做木工来的许氏,做砖瓦来的谢氏,卖肉的尹氏,开中药铺的王氏,经商来的张氏,做衣来的某氏,染线染布来的某,所以我村成了杂姓最多的地方。

七十年代前的村级中心,在圩里,有台子楼,还有公办的卖百货、卖糖、卖盐、收废品的等。那时的“圩场”就在现在圩里组的位置,就是赶集,土话叫“赶圩”。后面县城发展起来,交通便捷了,离城近,圩场自然消亡了。

七几年,政府主导沿省道柏油路建了供销合作社、礼堂、食品店等,圩里衰落,马路组兴旺起来。

肉七角一斤,全村全部开旅社(火铺),三条门一边放挡子,有柜台一边睡觉,柜台用来放东西。

所谓的“DZ”多是节俭而来,土地、房屋的买卖,一是多余,而是败家子的存在。


二、分析

1、国家主导,十里八村的交通枢纽点,建立基本的骨架。

2、土地、房屋可以买卖,脑筋活的衡阳人聚集而来。

2、各种有特长的手工业者聚集而来,不务农,通过商业交换获取财富,人气带动了市场的繁荣。


三、当前特色

1、全义饺粑(史氏);

2、红色文化博物馆(曹氏)。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一位热爱生活的「大叔」级码农!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