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0-11-10 17:09:21
3444 字 · 1265 阅 · 0 评 · 0 赞

樊荣强按:

这篇文章并不是崔永元的原文,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用“元写作”理论进行了解构。元写作理论的核心就是:写作就是在自问自答,而问题的类型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元问题。

崔永元写的原文是叙述体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文章标准的体例。下面大家所看到的,已经变成了问答体,也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许多疑问句。原文也有两个疑问句,我都用【  】号标出来,以示区别。

大家看到下面文章里的那些疑问句,与其说是我加上去的,不如说是我在原文的字里行间刨出来的。为什么说是刨出来的呢?因为它们本来就在文章里面,或者在作者的心里,只是没有直接浮现在文字的表面。

这些疑问句,就是思路。

思路就像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步行从甲地到乙地(比如从车站到酒店),一路上你都会看到一些路标,一个路标(相当于一个疑问句)为你指明下一段路程,无数个路标把一段段路程连接起来,你就可以由起点到达终点。而文章,就由开头写到了结尾。

fc33217fcf0e4d58afc75cb6ab649d4b

崔永元

现在大家都说电视假,你怎么看?现在大家都说电视假,这不准确。为什么说不准确?电视不是从现在开始假的。

有什么例子证明呢?我们做过一个节目,叫《父女之间》。这个节目哪里假呢?现场的最后,在我们的调解下,一对父女和好了,父亲给女儿一个拥抱,女儿在父亲怀里抽泣个不停。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不是真的吗?但你在有些电视台看到的这种画面是经过安排的。为什么要经过安排呢?为了“好看”,节目组恨不得说:“再抱一遍,刚才那个角度不好,女儿再哭得厉害一点……”

还有什么假的例子吗?还是我们的节目,以前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安排失散了几十年的战友见面,一定要有众人围观的大场面:“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倒计时,三,二,一!”门开了,两位30年没见面的老人终于相见,抱在一起痛哭。

这样的画面不是很好吗?很感动,很催泪,但这是假的。为什么说是假的呢?他们之前肯定见过了,在火车站、在宾馆或在化妆间。

你能再举一个假的例子吗?有一次录制,大家正因为一个话题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人甚至都有点犯困了。这个时候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当时我真想直接开口说:“大爷,您先回家睡觉去吧。”你说了吗?可是这明显很不礼貌,你心里怎么想的呢?但真的很希望那个大爷可以自己站起来说:“我困了,你们争吧,我先走了。”这样的镜头能用吗?而且我一定会坚持把这个镜头剪进去,为什么要剪进去?因为我觉得这才是聊天真正应有的状态,就像街坊四邻在一起坐着聊天,有个人站起来说:“你们先聊着,我撑不住了,我先走,明天还有事儿。”为什么你希望是这样呢?多自然,多生动。

电视人不担心观众看出来是假的吗?很多时候,让我纳闷的不是观众看不出电视节目的真假,或是电视人故意设置的这些“假”,那么你纳闷的是什么呢?而是“假”这件事本身。为什么呢?道具是假的,不奇怪;但情绪是假的,就很闹心了。为什么你觉得很闹心?这事就像是传染病,一个节目因为某种原因作假,效果出来了,收视率上去了,别的节目就会模仿,接着所有的节目都会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或者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就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舞台前踮着脚尖,但是又谁都没占着谁的便宜。

有没有你觉得很真的节目和电视人呢?在日本,我采访过一个叫久米宏的新闻主播。他在电视台的待遇与地位如何?他的待遇非常好,有专用的电梯,他一去,所有人都对他鞠躬。【为什么?】就靠他吃饭呢!为什么这么说?他的一档节目《新闻站》的广告收益占他所在的朝日电视台总收益的98%。你们最初见面的情形是怎样的?因为不知情,我傻乎乎地就坐上了他的专用电梯,一起往上升,我向他鞠躬,他也向我鞠躬,非常客气。你们怎么聊起来的呢?他问我是谁,我说我是从中国来的,也是做节目的,就这么聊起来了。

上楼之后你们干了什么?他带我参观他的演播棚,他的演播棚布置得怎么样?支撑架是钢铁做的,已经有年头了。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钢铁棚后面的演播室里有一排小屋子,嘉宾可以坐在那儿喝茶或者吃东西,上面还有一个斜斜的顶窗,透过它能看到外面绿色的竹子,这些很真实的布景都要拍进镜头吗?但这些小屋子是拍不到镜头里的。你有感到好奇吗?我很好奇为什么一定要搭真的,我已经说过,场景和道具是假的,不奇怪。

久米宏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我希望嘉宾进来以后能感觉像到了久米宏的家。”

怎么才能有家的感觉呢?所以,不仅这个榻榻米是真的,等下他们喝的萝卜汤是真的,就连桌子上的胡椒和盐也是真的。【可以是假的吗?】当然可以,为什么又不弄成假的呢?但他不希望他请来的嘉宾是在“演”一种感觉,而是实实在在感受到是在他的家里做客。    

面对久米宏的真,你是怎么想的?久米宏的真,让我感动,也让我震动。

感动和震动之后你做了什么呢?为此我和节目组里的同事讨论了很久,讨论什么?我会把一些问题上升到很严肃的新闻伦理层面。举例来说说,怎么上升到新闻伦理层面?比如多年未见的战友,既然他们已经那么长时间没有见面,我们为什么不第一时间直接促成他们见面呢?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带着摄影机去火车站或者机场记录他们最真实的会面呢?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在现场表演呢?为什么不应该让他们表演?他们又不是职业演员,能演得好吗?心里会舒服吗?为什么这世界一定只有一种你想象中的“激动”和“热情”叫做“热泪盈眶”?

这些假的表演,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思考?我们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那么不爱真实?真实怎么招我们、惹我们了?  

为什么你特别强调要真呢?因为,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那人们为什么又不喜欢真的,而喜欢假的呢?我告诉你真的有什么不好,它就是会好一下,坏一下,你控制不了。不像假的,它就能保证每次都好。

你是否要求百分百的真呢?我们从来不是说要百分百保真,不能有一点安排,一点设计,为什么呢?做电视的人做不到。那你认为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可以骗观众,也不可以骗自己。具体该怎么做呢?如果我们原来的设计就是假的,没问题,只是我们一定要告诉大家:本节目有排练,请勿当真。为什么要说明呢?就好像西红杮非常红,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喷过农药的,如果你觉得没有关系可以接受,当然可以,但是我不能骗你。

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观点呢?我不喜欢的,是我们对假的习以为常。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假、绝对的真,在这一点上,我不钻牛角尖,也不想扯太远。对假的习以为常,后果是什么呢?中国的很多电视人被假“宠”坏了,时间一长,就会想,搞不好假的东西也能有真的一面,搞不好它也能变成真的,搞不好它就是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对假的习以为常,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慢慢地,我们丧失的不仅是拥抱真实的勇气,还有拥抱真实的智慧和心态。

你在国外接触了不少同行,你能对比一下吗?拿新闻主播举例,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帅气靓丽的新闻主播,但在欧美国家,很多重要的新闻节目主播都是有六七十岁的主播担任。为什么要让这么大年龄的人当主播?只有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真正知道人间的冷暖,才知道怎么和人说话,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并带着最大限度的真诚和善良。你见到那些老主播时有什么体验?所以,我们出去采访的时候,在BBC、CNN、NHK这些地方遇到的那些主持人,看着他们头发花白,但是他们眼中的光会让你从心底里感受到温暖。

仅仅是因为他们年纪大吗?你相信的不是他们的年纪,而是他们在岁月温润你选择的真。

在国内有没有什么让你感觉挺真的电影或电视?我刚认识一个好朋友叫蔡明亮,是个著名的大导演,拍过一部电影叫《你的脸》,只有13个镜头,镜头中只有13张脸,每个人五到十几分钟不等。镜头里究竟拍了些什么呢?没有任何机位移动,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一直沉默,有人睡着了,也有人默默的把头转过去。就这样一整部电影,一句话都没有。你看这部电影时有什么感受?我看到第一个人的时候就流泪了,极其生动。为什么?因为你会觉得那个就是人生啊。人生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每个人背后都有属于他自己巨大的喜怒哀乐和起承转合,有时代的因素,也有自己的痕迹,但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会一无所知?因为我们已经太久没有好好的去看看眼前的一张张脸了。面对那一张张脸,我们应该说点什么呢?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重要,生命就是这样子,残酷又真实,你看就好了。

蔡明亮这个人你觉得他是不是很真呢?未经蔡明亮允许,发两条他的短信:

昨天从南特乘火车到巴黎,约晚餐的人拉肚子,我们就去吃水煮牛肉,这家很地道。

南特我好多年没有来了,这回他们要我做讲座,放了我四个作品,讲座的戏院特好,饼干厂改的。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