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回

十回

发表于 2018-01-18 16:53:57
1790 字 · 1415 阅 · 0 评 · 0 赞


我想讲”漩涡“在我脑中的意象与意涵。

文章的缘起来自萨特。

看到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中关于萨特情绪理论的一部分阐述。

萨特认为:情绪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情绪是世界的转化。我们的情绪并不改变现实的世界,真实的外部世界依然一如既往,但我们依据情绪对世界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转化。我的理解:萨特认为有一内在世界,它是意识坠落到外部世界时形成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也是我们看待真实世界的一种方式的体现。这意味着,世界对人的真实性也会是主观意义上的,这种转化,类如意识的漩涡。


不论外部还是内部世界,建构世界的方法我觉得都可以看作漩涡式的。我们要保证自己拥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如巨大的磁石,将一切所需之物吸附于自己的世界中。我们不断纳入表象、观念、情绪、体验,从而构建了庞大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断纳入食物、金钱、房产、物件,从而构建了冗杂的外部世界。它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吸附,占有,甚至是掠夺,如同一个漩涡。普通人一生身处此漩涡中,如果占有物丰富稳定,能带来持续的满足,即自觉幸福。这些占有物除了财富,也有知识、感情、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芸芸众生,皆不能免俗,谁都想稳稳处于涡流中心,顺顺遂遂驶到忘川河边。也有人因时运不济,或能力不足,或意志丧失,被抛离漩涡,这便是一切人生的意外。或有超凡脱俗特立独行者,挣脱漩涡,逆流而去。这些人,或是天生慧命,或是后为境转。这都是凤毛麟角,道心使然,不必多说。


漩涡该是世界的大秘密吧?它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小到DNA,都体现着漩涡的螺旋状。阴阳二性如漩涡,六道轮回如漩涡,甚至食色之事也似漩涡。为何说”食色性也“呢?为何单单只是“食色”?想来,唯有吃与性是内外真正交合,完全占有,完全合一,这难道不也是以自身为中心的漩涡状的行为吗?


有意思的是,一切解脱法门,大多宗教修行,也都围绕着漩涡而成,只都是逆漩而动。它们都要求人远离世俗轨迹,向着另外的方向践行。例如,佛教首先要求出离,基督教强调:施比受有福,这都是向外发散。不过,很多宗教的救赎依靠外力,一切荣耀了教主,这又形成了另一信仰的漩涡。


惟佛教是靠自力解脱,出离、修证、了悟完全依靠自身。佛教讲受蕴与十二入,即便在字面意思上也显示了存在的漩涡性意味,更莫提”解脱“二字,亦有挣离”漩涡“的画面与意涵。“受”、“入”皆是耽嗜、粘着、纳入、趋附的意思,都是向内收摄的行为,岂非暗合旋流之感?佛教的解脱之道先强调生起出离心,后依次第修证,当”离“到“你”不受六根所限,不起漩涡分别,不在漩涡之中,便证入觉悟圆满解脱之境。这解脱之道,让漩涡系统彻底崩盘,八万四千法门,或化或拆,因根器而接引。一切,起于肉身,止于肉身,超与肉身,类似圆,是大圆满。



当然,宗教信仰总不是普遍的,大多数人还是以世俗的幸福为本。人类思维高度发达,要想尽一切办法延展扩大自己的漩涡范围,于是旨在提升幸福感的对策层出不穷。实际上,古往今来,哲学、心理学都可以为人类的心灵问题带来不错的解决方案。通达智慧者的人生哲学,基本上会内心平静,达到“明界”状态,这即是我们常说的“通透豁达”之境。历史上大有靠读书与历练达到此境界的人物,这已是凡俗之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虽不是解脱境,对泯泯众生也已够了。

泯泯众生亦能感受到漩涡的苦,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逆漩涡而转的行为或思想,这些做法都是离散式的,只是其效力类似止痛药,非根本解决途径。


为什么不喜欢眼前的苟且,要寻找诗与远方呢?这就是离散。


为什么要喝醉?甚至为什么要上瘾呢?这也是离散。一切让人上瘾的事物都有强大的离散力,然而不幸的,它将人带离日常的某个漩涡,又卷入另一漩涡。某些令人上瘾的物质其攫取力之强大会让人疯狂。这种离散在我看来是负离散。


正离散比如正当的兴趣爱好,如莳花弄草,吹笛抚琴,书法女红,运动健身……


纪律、节律、条律也属于正离散。尽管它们看起来严酷,但却帮人免于沦为漩涡的牺牲品,帮人清醒自知,类似于漩涡中的武器与桨。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人,要学会自控。


区别正负离散的核心在我看很简单:越不依托外物,越易自力完成越好。阅读思考,打坐参禅,都是正离散。终级的正离散,会引人向解脱道。当然,正负离散是我胡诌的词,只为意思的表达。


突然想到还有某些离散——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疯癫也是一种离散,然而这还真需要大洒脱大勇气。”傻“或“二”也是一种离散,“难得糊涂”,需要的便是大智慧了。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