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1-02-17 10:02:49
8510 字 · 946 阅 · 0 评 · 0 赞

第十课  原因:为什么要学会讲为什么

一、为什么在问什么

学习的一条重要准则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的,还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可能每个人都读过。为什么要读?因为我们面对许多现象,都忍不住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理由、原理、动力、规律。

“为什么”是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解释性问题。所谓解释,就是在对事物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说明事物出现、存在、变化以及消失的原因,或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观点和选择的理由进行探究、挖掘和推断。

解释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自己求得心安,二是让别人理解和接受,三是做正确的事情。我们对所有不了解的事实,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不理解的事情,别人觉得奇怪的行为与选择,独特的观点,等等,都要进行解释,即提出“为什么”的疑问,包括:为什么会……为什么有……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想……为什么要……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可能……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行……为什么反对……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喜欢……为什么厌恶……等等。

当然,正常的事情不需要问“为什么”。思考的起点之一是意外,“为什么”这个疑问更是由意外、特殊引起的。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应先生在《哲学·科学·常识》一书中指出,我们只有针对比较特殊的事情才能问“为什么”。比如村头老张家生了个毛孩儿,大家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浑身是毛,孩子浑身长毛是个例外,不正常,我们才会问“为什么”。谁也不会问:为什么老李家的孩子生出来浑身不长毛?

因果关系

当代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书中指出:“空间、时间、因果关系是人类赖以思考的三大基础结构,但我们却无法真正理解它们。”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过著名的“四因说”。他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发展存在着因果关系,包括四种不同的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这里的原因就是与为什么相对应的。从古至今,人们都对事物的存在与变化抱有好奇心,看到某种特别的现象时,总会产生疑问——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作家托德·布赫霍尔茨的著作《天才的回声》中讲到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时说,从17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随弗朗西斯·培根和尼古拉·哥白尼的勇敢之路,独立于教会的支配地位,探寻对自然事件的合理解释。亚当·斯密也像伽利略和牛顿一样,努力探求事物的因果关系。

瑞·达利欧是全球顶级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桥水创立至今,为客户赚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源自于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且他还写了一本畅销书,书名就叫《原则》。达利欧说:“我们可以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生活、管理、经商和投资,并将其系统化为一系列原则。”这个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是一个超级的、固执的、机械的因果决定论者。《原则》一书所列举的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分原则,就是达利欧对生活与事业中各种因果关系的解释以及行动的指南。

我认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恐怕是从人类诞生那一刻就开始了。人类的智慧,可以说就是研究发现各种因果关系的总和。所有的科学家、理论家、思想家都必须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因果关系的说明,也就是必须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为什么”的解释,而且必须是独到的解释。

在第七课我讲到关于概括提炼时,建议大家可以“建立模型”。大家想想,那些模型是不是就是在回答“为什么”,是不是就是在讲因果关系?美国作家彼德·霍林斯《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书中所提供的30种思维模型,其实就是30种成功决策与行动的30种因果模型,而每一个模型告诉我们:我们希望获得的某个结果与哪些关键要素相关。

全球最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图灵奖得主朱迪亚·珀尔写的《为什么:因果关系的新科学》这本书我曾经读过。虽然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关于思维科学的著作,而是一本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普著作,但朱迪亚·珀尔的论述让我对模型思维有了更加强大的信心。我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整套解释世界万事万物的模型,也可以称之为世界观。人的内心的模型通过他的经历、阅读、交流、行动、思考而形成,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规律固化,而人的行为就是由这些模型所驱动。朱迪亚·珀尔所画的“因果图”就是由圆点加箭头构成,而且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情的原因都是多重的,即多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

关于“讲道理”这种说明因果关系的句子,在形式上,有时候有因有果,很多时候只有因或只有果。比如:做人要诚实——这句话就只有“因”,当我们以诚实做人为“因”,就能获得尊重、机会、信任、拥戴以及金钱这些“果”。

大道理与小道理

我们常说:“做人要讲道理。”这里的道理,有两层含义:其一,与“不讲道理”相反,“讲道理”指通情达理,即善解人意,说话做事不违背常理,是对人的一种赞美。其二,与“讲歪理”相反,“讲道理”指讲出事物的规律、法则或行为根据、理由。前一层含义的重点在讲字上面,后一层含义的重点在道理上面。

我们总是拿道理式答案来回答为什么的疑问。之前讲过,道理式答案也是事实,但并不是纯粹的事实,而是蕴含着一种因果关系的事实。这种事实表现出强烈的解释原因的倾向,它存在的意义绝不仅是陈述,而是为了解释。

讲道理就是在讲为什么,不过道理也分大道理与小道理。

所谓大道理,就是规律,就是普遍法则;所谓小道理就是常识,就是日常事理。大道理与小道理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大道理涉及的范围更大,小道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小。大道理涉及宇宙、自然、人类,讲的通常是关于宇宙、自然、人类,至少是很大范围内的、一个大类的事物的规律与法则;小道理涉及到具体的人与事物,讲的通常是关于具体的某个人、某个现象、某个物品、某个事件的常识性的、涉及具体事实的因果关系。

以下是关于大道理的疑问:

为什么做人要讲诚信?

人这一生为什么一定要努力?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预测经常不准?

人们为什么要说善意的谎言?

为什么地球绕着太阳转?

以下是关于小道理的疑问:

为什么有些人肚子经常会饿?

为什么我不想去参加这次派对?

为什么他的成绩一直不好?

为什么我想自己创业?

为什么公司今年发生亏损?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使用微信?

当然,大道理与小道理有时候并不能够截然分开。因为:一则,小道理背后都蕴含着大道理;二则,两者之间也有难以截然分开的灰色地带。就像秃子悖论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有100根头发,我们可以称他为秃子;然而,如果他一根一根地往上加,加到多少根我们才不叫他秃子呢?

原因与理由

笼统地讲,“为什么”这个疑问,就是要引出关于原因的答案。因此,我们讲原因,也就是探讨事物的因果关系时,经常会分为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这两类。

但是,我认为还是把原因这个词用于客观事物,理由这个词用于主观心理会好一些。也就是说:讲原因,是客观为什么;讲理由,是主观为什么。因此,“为什么”还可以分为两个小类:

  客观为什么——原因

  主观为什么——理由

我们讲某一事物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状态,就会找出各种原因;我们讲为什么会选择某个人、某个东西,采取某种行动、作出某种决定,或者确定某个目标与追求,就会给出各种理由。

客观原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主观理由则完全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甚至千奇百怪。一般情况下,在探讨好处、坏处、影响、意义、价值、重要性的时候,就会以主观为什么来立题。

当然,在讲话与写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把客观为什么与主观为什么严格地区分开来,在分析某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提出一个“为什么”的立题,而答案包括了客观的原因与主观的理由。比如:

立题:为什么很多人要出国留学?

回答:

1、出国留学相当于镀金,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客观原因)

2、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出国留学费用不愁。(客观原因)

3、向往国外的生活,开阔视野,自己有一段特别的人生经历。(主观理由)

时间特性

“为什么”这种疑问我们用事实来回答,而事实是有时间特性的,即前面讲“是什么”时所说,有过去的事实、现在的事实和将来的事实之分,因此,问“为什么”时,也必须考虑其时间特性。简单来说,考虑时间特性,“为什么”可以分为三种:

  过去为什么

  现在为什么

  将来为什么

这三种“为什么”的区别在于,提出疑问所处的时间点何在。除非你是一个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人们提出的“为什么”,大都基于现在,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基于每天所面对的事情而展开思考。下面这些疑问是典型的“现在为什么”:

为什么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低头族”越来越多?

为什么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为什么明年的经济形势将比今年更糟糕?

为什么出国旅游成为热潮?

为什么我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为什么我的销售业绩不如公司的同事?

我们除了必须面对当下的问题并且解决它们之外,也带常陷入关于历史,关于某个人、某个公司、某个组织与团体、某个国家与民族的往事的思考,并试图对历史上曾经出现、发生过的某些现象、事件作出合理解释——回答为什么?

下面这些疑问则是典型的“过去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

为什么孔子会提出克己复礼?

为什么中国近代慢慢落后于西方?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盛世?

为什么我当年会选择南下寻梦?

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

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会问为什么,即“将来为什么”。这类事情包括两种:对客观事物的预测,和人的愿望。

为什么明年会出现干旱?

为什么人类将在50年后出现能源危机?

为什么我打算五年后去环游世界?

为什么我准备明年创业?

为什么我计划考清华大学?

二、怎么问为什么

要解决怎么问“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这种立题在形式上的特征。一般来讲,它肯定是包括“为什么”这三个字的疑问句,或者包括“为何”二字的疑问句。“为何”也就是“为什么”,相当于英文单词Why,是不明白或不理解某件事情背后的因果关系而发出的疑问。我们首先看看为什么的基本形式: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一般形式

“为什么”的立题除了在形式上包含“为什么”或“为何”这样的字眼之外,还必须包括一种事实或多种事实:现象、表现、行为、状况、事件、问题、目标、愿望、打算、观点。

为什么农村人都往城市跑?(现象)

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热,为什么呢?(现象)

别人说话难为他,他为何不生气?(行为)

为何这件事无人理会?(状况)

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抢购食盐事件?(事件)

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发生这样的问题?(问题)

我为何特别重视这件事情?(行为)

为什么我们要把公司的年销售目标定为2亿元?(目标)

为什么我打算把公司搞到纳斯达克上市?(计划)

为什么男人就要去做销售?(观点)

特殊形式

有些疑问句虽然在形式上是属于“是什么”,但其实是在问“为什么”。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再次指出,让读者诸君强化印象。

我们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人经常掉头发是什么原因?

我成绩好的原因是什么?

这几天我不想去上班的理由是什么?

他坚持不让步的理由是什么?

干这件事情的好处是什么?

新项目有什么挑战?

你的建议有什么可行性?

确保质量有什么重要性?

搞好这项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

关于怎么问为什么,我想特别提及“连续追问为什么”这个方法。北京一位出版社的朋友把他们库存的一些书快递给我一箱,其中有一本《丰田思考法》。这是丰田公司内部的一个研究小组撰写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丰田公司“找出真正的原因”的方法——重复五次“为什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是对怎么问为什么的一种深化,对我们通过思考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极有启发。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年轻营业负责人的业绩下降”这一状况,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并解决问题,必须提出一连串的五个为什么:

1.为什么业绩下滑?……因为无法拓展新客户

2.为什么无法拓展新客户?……因为就算上门访问也无法成功商谈

3.为什么无法成功商谈?……因为没有第二次访问

4.为什么没有第二次访问?……因为不能很好地说明商品

5.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对说明商品?……因为对商品的知识不足

这个例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想到有个成语叫“刨根问底”,还有个俗语叫“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流传千古的常识与智慧,竟然常常被我们忽视。

丰田公司这个解决问题“追问五个为什么”的方法,不正是刨根问底在企业管理上的最好运用吗?演讲与写文章如果要有逻辑性,要有话可说可写,就得有这种刨根问底、追问到底的精神。

总之,在事实、观点与选择(是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想什么)之后,如果我们觉得意外、特别、不寻常,或者难以理解,都可以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是、为什么会、为什么可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为什么想、为什么希望、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得到、为什么拥有,等等。“为什么”这种立题就要是引出你对某个事实、观点与选择背后原因与理由的回答,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常用 的五种为什么的模式和例子:

观点为什么

为什么我赞成先成家再立业这个观点?

为什么我反对老实人吃亏这种说法?

为什么我认为人人都要讲诚信?

存在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的西部人口比东部的人口少?

为什么贫困人口这么多?

为什么许多人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现象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许多人都喜欢出国旅行?

为什么会出现明星天价片酬、耍大牌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现象?

行为为什么

你们为什么要采取报复行为?

你们为什么不立刻停止报复行为?

我为什么迟迟不动手?

选择为什么

我为什么会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创业?

他为什么会选择把公司弄到美国上市?

评委们为什么会把选票都投给公众并不看好的他?

三、怎么回答为什么

怎么回答为什么?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回答的内容,二是回答的方式。

回答为什么的内容

这里要讲的就是,我们拿什么内容来回答为什么这样的立题。那么,我们回答为什么这个立题,究竟用什么内容来回答呢?答案是——道理。之前我讲过,是什么用事实来回答,为什么用道理来回答,怎么办用方法来回答,也就是说,回答为什么就是在“讲道理”。换个说法,就是告诉人家“因为什么什么,所以怎么样……”你跟人家讲为什么,就是在讲道理,这个道理也就是论据,而这个过程就叫论证。因此,可以列出下面这个等式:

内容=论据=道理

不过,大多数老师讲论证的方法,都没有搞得十分明白这一点,只会笼统地讲有些什么论证方法。比如,网上某老师讲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事例论证:通过典型事实、案例、数据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理论论证:通过列举公认的理论、定理、观点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5、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遗憾的是:这位老师所讲的五种论证方法,将拿什么内容(论据)来论证与论证的技巧混淆在一起。上述五种方法,其中1和2属于内容(论据),只有3、4、5属于论证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回答为什么 这种立题的时候,要么是用事例作答案,要么是用理论作答案。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是媒体上的一篇报道摘录,原文标题是《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括号里的解读文字是我加上去的。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 31.25%、43.22%及46.11%,较20年前累计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这是在讲事实,回答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应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改革师范教育招生和培养体制,可以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这是在讲观点,也是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以下开始论证观点,即回答为什么应该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朱永新说,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汉等发达城市更为明显。而且从趋势看,大城市中小学男教师比例还在进一步下降。武汉市2015-2017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男教师占比分别为30.72%、28.9%和26.9%,下降趋势明显,同一时间段取得教师资格的人群中男性比例也从17.38%下降到11.28%。杭州市小学目前在职男教师数量占比约为20%,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男教师仅占5%。这说明随着年长男教师的退休,男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这是事例论证)

朱永新说,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理论论证)世界各国也意识到了教师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美国有鼓励军人当教师项目,英国也开展退伍军人培训项目,澳大利亚昆士兰省曾实施“男教师行动”项目,把每年增加10%的男性大学师范生入学率作为项目考核指标。(这是事例论证)

这里我们看到,在回答为什么这种立题(也就是论证)的时候,我们要么是用事例论证,要么是用理论论证,而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讲道理”。也许有人会觉得,“讲道理”时怎么又在“摆事实”呢?因为,所有的事实都存在于一个连续的因果链条上,某个事实对于A事物它是果,对于B事物它却是因。也就是说,我们“讲道理”的时候,其实还是在“摆事实”,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问:下月初我们一起去三亚旅游好吗?

答:我不想去三亚?

问:为什么你不想去呢?

答:我已经去过三亚了。

大家注意到,在回答“为什么不想去三亚”这个问题时,是用“我已经去过三亚了”这个事实作为答案。不过,这里蕴含的道理是:因为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旅游,所以一般不会再去。表面上是在摆事实,其实是在讲道理。

回答为什么的方式

前面讲到论证的方法,说某老师讲的五种之中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都属于论证的技巧,也就是不论是用事例还是理论来论证,都可以采用比喻、对比和引用等论证方式方法。用吃饭来打个比喻,事例与理论是饭和菜,比喻、对比和引用是餐具。

但是,我在这里不具体去讲如何运用比喻、对比和引用等论证方式方法,因为这些属于修辞手法,过去中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已经讲过了。如果你还不够熟练,那么请你自己去买书来自学补课。这里我要讲语文老师没有讲过的东西。

大家先看一篇文章,题目是《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出自于《论语》里仁篇,有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宋朝的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解释孔子的话:“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伴,就像居家之旁有邻居住着一样。

孔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孔子心中有道德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我认为就是一个君子。而君子的标准,《论语》中多处讲到,但我认为最合适的标准是《子罕》篇中讲的。原文是“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意思是,孔子说:学问修养合于君子的标准,有三个必要条件。可是孔子说这三件我一件都没有做到,可见孔子是非常的谦虚的。具体为“智、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为什么“德不孤,必有邻”呢?我们可以分别看看君子即有德之一的三个条件。第一,智。这个智不仅指知识,不仅指智商,而且包括智慧。我们平常讲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把德与智是分开的,但在孔子这里,智是德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做一个君子,绝对不是傻子。而有智慧的人,他一定是有朋友、有邻居、有追随者的。第二,仁。仁就是仁慈、善良、宽容,就是关爱、同情,就是恻隐之心。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是充满恶意,嘴里说的都是恶言,干的都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他身边还有人吗?恐惧早就众叛亲离。第三,勇。勇就是勇气、勇敢,就是敢于担当,敢于冒险,在困难与问题面前不会畏首畏尾。做一个懦夫,不仅不可能有作为,更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如何修德呢?第一,领悟天地之道,心怀敬畏;第二,与有德的人交朋友,见贤思齐;第三,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规矩。做到这三条,必定能走遍天下,无愧人间。

本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回答了一个是什么的立题,即“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的来历及含义。第二个自然段也回答了一个是什么的立题,即有道德的人标准是什么。第三段回答了为什么“德不孤,必有邻”这个立题。第四段结尾,简要地回答了怎么修德这个立题。

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第三段回答为什么的时候,是基于第二段是什么的答案展开的。

最后总结一下,回答为什么的立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回答为什么,总是在讲道理,具体来讲,就是告诉读者某个行为、观点、选择、现象、事实的好处、意义、价值、原因、理由、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坏处、危害、挑战、风险、压力、困难、问题,等等。

2、回答为什么,我们总是用两种内容(论据)来回答:事例与理论。事例包括概括性的事例、数据,个别的案例,能主具体的事例即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理论则指各门学科里面的公认的定理、公理、观点,甚至包括名人名言。当然,事例论证与理论论证往往都会同时运用,以增强说服力。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