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3-06-21 11:08:45
814 字 · 489 阅 · 0 评 · 0 赞

文/樊荣强

最近做了一个幽门螺杆菌检查+胃镜,发现有萎缩性胃炎,医生给我开了五种药,叫我拿回家吃14天,然后停药一个月后再去复查。

微信截图_20230621091543

五种药及其吃法分别是:

1、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天三次,一次1片

2、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每天一次,一次1粒

3、复方铝酸铋颗粒,每天三次,一次1袋

4、克拉霉素片,每天二次,一次2片

5、甲硝唑片,第天三次,一次2片

以上其中,1和2饭前吃,3、4、5饭后吃。

每种药的吃法,都是在药盒上贴了一个标签,为了方便,回家后我就把它们抄写在一张纸条上,就像下面这样子。

微信截图_20230621091350

这样看上去可以了,但是吃了两回药就发现,每次吃药的时候,都分不清该吃什么,以及吃多少。因为每种药每天吃的次数不同,又分为饭前后饭后,一到吃药时就要琢磨半天。

我想,这个分类方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是以药为基准分类的,也就是以药为中心的。虽然每种药的吃法分别说得很清楚,但是,它不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所以会导致吃药行为的麻烦。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如果只是按每种药单独吃,问题也不是太大,但事实上,我们都想把几种药准备好之后,一把放进嘴里。

于是我重新拟订了一个吃药清单,按吃药的时间点来分类,就像下面这样子。

微信截图_20230621085811

你看看,这个清单是不是好操作了?一到时间点,我就知道该吃什么药了。

我们现在来说一下思考的逻辑问题。我提出的思考公式是:

思考=提问-回答

也就是说,思考就是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而提出与回答的问题,包括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种“元问题”。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分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论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是“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分类。而恰当的分类,才能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清楚,行动更快捷和容易。

如果研究药物的成分、作用和药效,这就是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按以药为基准分类是必须的。但是,关于药的吃法,属于“怎么办”的问题,对于“怎么办”的问题,就应当以行为人为中心进行为分类,这样才能对人的行为给出清晰的指引,才具有可操作性。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