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7-04-20 01:21:31
1260 字 · 1490 阅 · 0 评 · 1 赞

5429063d53552

文/樊荣强

《道德经》第23章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不少解老的文章认为,老子在这一章所讲,是对统治者的忠告。

所谓“希言自然”,是指减少政令,不要干预、骚扰老百姓,甚至说不要推行苛政,压榨老百姓。要让老百姓有自主权,过自由的生活。

所谓“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是指统治者欺压老百姓,专干坏事,不干好事,导致诚信不足,所以也就丧失了老百姓的信任。

这样的解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只把它理解为对统治者的忠告,过于狭隘。老子的这段话,其实是对天下所有人的忠告。

我对本章的含义理解如下:

不要随便对别人的事情发表意见,甚至指手划脚,这样做才符合自然规律。试看,狂风不会刮一个早上,暴雨不会下一个整天。是谁制造出这样的现象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做到长久,何况人呢?因此,做任何事情,如果依从于道,就会与道同一。如果依从于德,就会与德同一。如果依从于失,就会与失同一。反过来讲,我们追求与道同一,道也乐意接受。我们追求与德同一,德也乐意接受。我们追求与失同一,失也乐意接受。总之,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可信度不足,那么说再多的话有什么用呢?有人不相信他啊。

老子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是“希言自然”,其理由则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我们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读者为自己的文章点赞。而读者点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相信你。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语言说服力之源归结为性格、感性与理性,其中的性格就是指说话或写作的人,赢得了受众的信任。

下面,我结合写作分析一下“信不足”的几种情形:

第一种:人微言轻。所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一个作者因为年轻,缺乏经验,其文章的可信度信显然不足。一个穷人写文章教人如何挣钱,你接受吗?

第二种:越俎代疱。虽然现在流行所谓跨界,但是不要忘记了“术业有专攻”。一个江湖小混混变身为养生大师,只能被人视为骗子。

第三种:三观不正。一个人能够保持在日常生活中相对的内心安宁,依赖的就是多年沉积下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你的文章总是试图去颠覆别人的三观,往往很难赢得共鸣。

第四种:人格缺陷。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心理健康的。所有的人都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更有少数人有严重的人格缺陷。正所谓:文如其人。如果你的文章暴露了你的人格缺陷,必将遭人吐槽和唾骂。

第五种:逻辑混乱。写文章是一个技术活,而要让文章有逻辑,那更是一项高级技术。有许多作者片面诡辩而不自知,其文章自然不招人喜欢。

第六种:高高在上。孟子曾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写文章自然是在教育引导,但是态度十分重要。自以为是、自吹自擂、狂妄自大,以为只有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也会让人敬而远之。

第七种:肤浅浮夸。少数作者知识少、阅历浅、眼界窄、视角低,却喜欢表达、炫耀,对某些话题仅仅一知半解,就危言耸听、大放厥词,很容易就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以上种种,切记,共勉。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