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阳

寒阳

发表于 2017-07-24 03:15:41
2611 字 · 1286 阅 · 3 评 · 0 赞


之前被一句话惊到了,”人为什么不擅长谈恋爱?”确实如此,除去少部分在电影电视里面看到的情圣,能同时跟好多个女孩交往,相信大多数男同胞都不具备这样的本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静下来想下其实不难发现,人们从出生其实只学会了三件事,知识,技能,和态度。

什么是知识?知识那就是那些确定不变的东西,比如数学中的1+1等于2,物理的牛顿三定律。它们不需要你去验证,需要的时候直接拿来用即可。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什么是技能?技能是那些不仅你要通过观察模仿先学,然后通过练习来实践的东西,比如骑自行车,游泳,无论别人怎么给你讲都是讲不明白的,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实践不断体验,纠错,进步,最终习得,所以比知识更难学的其实是技能。

再会看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人类不擅长谈恋爱?其实谈恋爱本身也是一种技能,通过观察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不难发现,人的一生,对于大多数人谈恋爱机会并不多所以才会出现那些婚恋网站,等一系列为那些不擅长谈恋爱的人们牵线搭桥机构。

态度是什么呢。印象是在十多年前中国足球国家队请来了一位外籍教练,带领中国队进入了唯一的一次世界杯,他的名字我现在不记得了,但他有一句话至今不曾忘记,“态度决定一切“。相信这句话也在当年触动了很多人,没错,态度的威力远超知识与技能对一个人的作用,如果用量化的指标来分析知识,技能,态度,对一个人帮助,知识一般占20%,技能大概占30%,而态度占到50%,我们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技能和态度更重要是通过我们实践来学会,提过体验来感悟,所以书本上学来知识其实对我们帮助是十分有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是不变的真理。

其实我们都明白态度很重要,但如果我们想要提升我们态度配合我们自身进步,相信很多人和我一开始一样都感到很茫然。因为态度本身并不像技能知识那样有明确目标导向,态度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点飘渺的东西。

态度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种飘渺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只是隐藏的比较深罢了,态度来源于意识和潜意识,是他们潜移默化的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所有想深入了解态度层面的东西就要挖机我们心底的那些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有参加各类比赛的经历。本来台下准备的挺好的,可是总是听人提到某某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尤其在奥运会更是常见。

为什么人会紧张?

紧张是伴随着人们一个想甩却很难甩开的问题。人类进化数亿万年,一项事物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因为人们天生追求安稳,厌恶失败,所以很多时候紧张是为了避免失败的一种自我包容机制,不尝试就不会失败,所以由于紧张在很多机会面前我们选择选择了放弃。

自我的分类

意识的运作机制

之前一篇文章我们提到过意识和潜意识,他们一同影响着我们行为。但他们在处理问题机制是不同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意识(也可以说思维)来源于我们的大脑,而我们的大脑其实只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他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分析事物的,但一件事物经过大脑分析加工后并没有结束,我们的大脑会进入运作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对之前的分析结果进行评判,给出好与坏的决策,而这种评判机制有个原始的缺点,就是往往在分析一件事物有失败的可能性条件下会加强我们对失败恐惧,从而导致我们产生紧张的情绪。限制我们的发挥。毕竟损失规避是人类生存前提,但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接受挑战不断增多,对于当今社会人们来说生存早已不是问题,苟且变成了很多人的常态,从小我们就被灌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思想,遇到事情得过且过,可是随着现在社会物质空前的发达,人们可以享受的早已超越从前很多倍,满足生存和苟且早已不是这个时代主旋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只有我们在某一方面做的足够优秀,我们才能活得好。所以当代人为了活得好必须迈出一步就是学会和紧张友好相处,不被紧张绑架,毕竟台上一分钟来之不易,要台下十年功积累。

潜意识的运作机制

明白意识层面运作原理之后,我们再来看下潜意识方面自我。潜意识自我经常被称作真我,因为他离身体以及情感态度状态这些飘渺的东西更近 。经常听说有人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往往都是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再发挥作用。

我们处理问题/参与比赛最终的表现,可以用如下公式概括。

表现=潜能(潜意识)-干扰(紧张)

潜意识是我们的真正形态,也是我们人复一日在岁月与练习中已经形成的模样。它不随表现展示的那一时间点而改变,而我们面对挑战能做就是尽量少减少干扰(也就是过度紧张情绪),避免我们在人生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发挥失常。紧张由意识的判定产生,解决紧张最有效办法其实就是专注,把意识中那个评判转到当前对眼下目标的关注,然后身心合一执行要做事情,往往能取得不错效果,不过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习得。

无奈与后悔的根源

无奈和后悔也是人们的一大通病,其实看似无心的选择或者说出的话其实都是当时最恰当的选择,比如拿追女孩这件事来说吧,经常有人会认为自己如果那时不说那样的话就不会被对方拉黑了,事后发现问题后悔不已,并且告诫自己当初如果按照现在方式来说一定不会这样,可往往当事人却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自己不是现在自己,没有当时失败就不会有当下的感悟,而感悟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进步终将用来指导未来的实践。

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有些人面对一次次失败越挫越勇,而有些人却一蹶不振,其实根本原因是认知层面的不同,越挫越勇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很强的掌控欲望,即使失败也会分析原因,目的是在下一次避免,能做是进一切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而一蹶不振的人往往感到的只会陷入无奈进而放弃思考,从而产生很强的来自内心挫败感,阻止他进步。

分清假设-事实-真相

之前提到意识很容易产生评判,比如在做一件事以前我们总是猜各种想象中的结果,就此止步于自己给自己设立假设困难,就拿我去年一个人独自西藏旅行这件事来说吧,虽然一直很想去,但总给自己找诸如一个人不安全,高原反应,寂寞这样的假设困难,去回来发现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如果那时候不去才是最大损失,损失的是一段美好回忆。

另外事实归事实,但并不代表真相。如果说真像是一颗钻石,那么事实仅仅是钻石的一个面,今天微信有篇叫《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文章有明显的个人批判色彩,却殊不知这2000w人本身又大不相同,仅仅是以偏概全罢了。

为了讲明白态度的运作机制我们讲了意识和潜意识处理问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了解了紧张产生原因,另外我们还明白了其实没什么是我们应该后悔与放不下的,最后我们还一起探讨了假设,事实,真相的区别,而这些都是为让我们获取更为完善的人格态度所应该明白的。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新笔名更改为:寒阳,原:蓝色羽毛,这个不好称呼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